正文 第一章 勾畫藍圖(二)(1 / 3)

會議氣氛非常熱烈,大家暢所欲言,各抒己見。

任弼時在發言中說:“這兩年戰爭,殲滅國民黨軍190多個旅(師),260萬人,繳槍90萬支,打下石家莊、洛陽、臨汾、開封,這是大勝,證明我軍戰鬥力強。同時這兩年在老區,發動群眾,消滅封建,整理黨的組織,成績很大。這更堅定了戰爭勝利的信心。而且膠東有民族資本內流,中間人士打包袱進解放區,美國已感救蔣太遲了。這證明大家都知天下是共產黨的。如不犯大錯,則五年左右勝利大概無問題。我相當讚同宣傳五年勝利,可提‘爭取五年勝利’的口號。所謂不犯大錯,意即毛澤東同誌提出的軍隊向前進及生產長一寸,如向後退和落一寸,則大成問題。但這一點並非全黨都認識了,例如調幹部南下,許多人怕,故對此問題仍須有係統的宣傳。軍隊向前進,不僅軍事上必須如此才能五年獲得勝利,如蔣介石重點進攻西北、山東,劉鄧大軍南進,打破了國民黨軍的重點進攻而轉為我軍的全麵進攻;如我軍再繼續前進,則中原應變成現在之華北。而且從解放區之人力物力財力說,也必須如此前進不可。現在我們老解放區人民的經濟負擔已很重,再加上勞役負擔,則人民的負擔更大,特別是平川大道上。據財經研究者談,負擔最好不超過收入的百分之二十(除間接負擔外),否則生產長一寸就很成問題。故亟須軍隊向前進,把這批負擔加在國民黨身上,即奪下群眾向國民黨繳納的負擔。我們須知,農民現在確實是忍耐負擔著,但忍耐是有限度的,而且一旦農民向我們兌現期票時,那就很成問題了。不能使負擔無限加上去,否則農民將向我們兌期票了。這隻有軍隊向前進,推向南去。其次,現在戰爭進入第三年,是爭取五年戰爭勝利中過關的一年,其根據是,如果今年再殲滅國民黨軍100個旅,則國民黨軍兵力將降到310多萬,而我軍將由現在的280萬增加到300萬以上。”

毛澤東插話說:“第三年我軍增加部隊主要靠地方武裝的增加,再加上奪取國民黨軍五六百門大炮。”

任弼時繼續說:“則我們軍隊在數上、質上都超過國民黨,就已經翻過山頭了。那時,即使美帝增兵,也不過是某些大城市我軍不能即時占領而已。那時,軍隊深入西南、江南,則群眾負擔更輕,生產長一寸更有條件了。正因為是過關的一年,故提出在不傷元氣太甚的條件下多努一把力,多下一點本錢。”

他又重點講了紀律性問題,指出:“由於地區趨於統一,黨之威信高了,戰爭規模加大,兵力集中作戰,更感需要加強統一集中領導,加強紀律。加強紀律性有兩個條件:第一,全黨要有五百個懂馬列的幹部,幹部掌握了馬列,即能保障政策統一的執行。許多問題早就決定了,六大決議就講了,但沒有解決好。如每個縣委能有一人掌握住政策……”

這時,毛澤東又插話說:“故需三千個幹部。”

任弼時繼續說:“情況就大不一樣了。必讀那五本馬列著作,不能以忙來解釋,忙可以擠掉別的。普通黨員幹部也要提高,主要靠這三千人,這三千人主要進不成學校,必須擠時間學習。第二個條件就是建立製度,製訂法令,如逃兵處理條例、人民法庭條例等等。我們不如陳瑾昆那樣講法製,但沒有法律不行。”

毛澤東插話說:“我們有些共產黨員沒有守法精神,對我們的法也不遵守。”

任弼時最後強調:“我們要有大法,還要有小法,大法管小法,還可由老百姓議訂若幹公約,但要有統一的法。軍隊、機關中也必須有製度,製度定下必須遵守。”

會議開得非常成功。

結束時,毛澤東強調指出:“兩年來還沒有開過這樣的會。這次會議基本把各方麵的情況都講了。可以肯定,前途是非常光明的,但是也要充分估計困難和克服困難的可能性。”

他把大手朝上一揮,堅定地說:“全黨團結一致,爭取實現預定的目標計劃。”

中央政治局會議通過了“基本決議”。主要內容是:

一、同意1947年12月對國際形勢的估計。

二、黨的戰略任務是:軍隊向前進,生產長一寸,加強紀律性,由遊擊戰爭過渡到正規戰爭,建軍五百萬,殲敵正規軍五百個旅,五年左右根本打倒國民黨。

三、建立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打倒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專政,建立民主集中製的各級人民代表會議製度,召開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及無黨派人士的代表人物的政治協商會議,成立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

四、以華北政府的財經委員會統一領導和管理華北、華東及西北三區的經濟、財政、貿易、金融、交通和軍事工業之可能的和必要的建議工作和行政工作。

五、發展黨內民主,在鞏固區域,實施黨的各級代表大會和代表會議製度,訓練幹部,提高幹部的理論水平,有計劃地準備占領全國的各方麵工作幹部。

六、學習工業和做生意。

七、目前工作的中心一環是加強黨的紀律性,克服黨內某些嚴重存在著的無紀律無政府狀態。

八、所謂“新民主主義的經濟即是新資本主義的經濟”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新民主主義經濟構成中存在著的資本主義成分,這種成分目前在數量上並且是廣大的,但是社會主義經濟成分,即國有經濟卻是起領導作用的部分。因此,不應當將整個國民經濟稱為“新資本主義經濟”,它的恰當名稱就是新民主主義經濟。

會後,中共中央向全軍發出了“軍隊向前進,生產長一寸,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的號召。

根據會議精神,毛澤東代表中共中央起草了《中共中央關於九月會議的通知》。

通知根據過去兩年作戰的成績和整個敵我形勢,認為:“建設500萬人民解放軍,在大約五年左右的時間內(從1946年7月算起)殲滅國民黨軍正規軍共500個旅(師)左右(平均每年100個旅左右),殲滅國民黨軍正規軍、非正規軍和特種部隊共750萬人左右(平均每年150萬人左右),從根本上打倒國民黨的反動統治,是有充分可能性的。”

通知提出:“為了實現這一任務,必須每年殲滅國民黨正規軍100個旅(師)左右,五年共殲滅國民黨正規軍500個旅(師)左右。這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我們第一年殲滅國民黨正規軍折合成97個旅(師),第二年殲滅國民黨正規軍折合成94個旅(師)。根據這一情形看來,這樣的目標是可能達到並且可能超過的。”

《中共中央關於九月會議的通知》下發後,全軍部隊迅速掀起了學習貫徹的熱潮。

中共中央趁熱打鐵,又采取了一係列重大舉措,推動著中國革命車輪滾滾向前。

舉措之一,健全黨委製。

9月20日,中共中央作出《關於健全黨委製的決定》,要求各中央局、分局、省委、區黨委、地委、前委、縱委、旅委、軍區及政府黨組、重要民眾團體黨組、通訊社及報社黨組等各級組織,認真貫徹執行。

《決定》指出:黨委製是保證集體領導、防止個人包辦的黨的重要製度。近查有些(當然不是一切)領導機關,個人包辦及個人解決重要問題的習氣甚為濃厚。重要問題的解決不是由黨委會議做決定,而是由個人做決定,黨委委員等於虛設,委員間意見分歧之事亦無由解決,並且聽任這些分歧長期地不加解決,黨委委員間所保持的隻是形式上的一致,而不是實質上的一致。此種情形必須加以改變。

《決定》要求:今後從中央局至地委,從前委至旅委以及軍區(軍分會或領導小組),政府黨組,民眾團體黨組,通訊社及報社黨組,均必須建立健全的黨委會議製度,一切重要問題(當然不是無關緊要的小問題或者已經會議討論解決隻待執行的問題)均須交委員會討論,由到會委員充分發表意見,做出明確決定,然後分別執行。地委、旅委以下之黨委亦應如此。高級領導機關之部(例如宣傳部、組織部)委(例如工委、婦委、青委)校(例如黨校)室(例如研究室)亦應有領導分子的集體會議。當然必須注意每次會議時間不可太長,會議次數不可太頻繁,不可沉溺於細小問題之討論,以免妨礙工作。在會議之前,對於複雜的及有分歧意見的重要問題,又須有個人商談,使委員們有思想準備,以免會議決定流於形式,或不能作出決定。委員會又須分別為常委會與全體會兩種,不可混在一起。此外還須注意集體領導與個人負責二者不可偏廢。軍隊在作戰時及情況需要時,首長有臨機處置之權。

《決定》強調:“當你們檢討自己的無紀律無政府狀態的問題時,關於黨委製實行中現在或過去有何缺點或錯誤,也須加以檢討。你們收到此指示後,應向一切黨委組成分子公開宣布,並予以討論。”

舉措之二,明確新一年殲敵任務。

9月22日,中央軍委確定了解放戰爭第三年的殲敵計劃,明確給各野戰軍分配了任務。

總目標:戰爭第三年(1948年7月至1949年6月)要求全軍共殲滅國民黨正規軍116個旅左右。

具體分配:東北野戰軍和華北第2、第3兩兵團擔負36個旅(7月份保北戰役中殲滅的國民黨軍1個旅包括在內)。華東野戰軍擔負40個旅(7月份殲滅的國民黨軍7個旅包括在內),中原野戰軍(包括陳賡、謝富治兵團)擔負14個旅(7月份殲滅的國民黨軍2個旅包括在內);西北野戰軍擔負12個旅(8月份殲滅的國民黨軍一個半旅包括在內),華北第1兵團擔負14個旅(7月份殲滅的國民黨軍8個旅包括在內)。

華北軍區第2兵團司令員楊得誌軍委指出:如能完成這一任務,即可開辟第四年大舉南進的道路。目前華東野戰軍位於徐州和濟南之間,攻打濟南第一階段的作戰已順利完成,國民黨軍整編第96軍軍長兼整編第84師師長吳化文率兩個旅起義,已經命令其開至黃河以北進行整訓,華東野戰軍今晚對第二道城發起攻擊,估計尚有幾場惡戰,才能奪取全城。國民黨軍徐州“剿匪”總司令部總司令劉峙在華東野戰軍攻打濟南第四天,方才下令集中援軍於徐州以北,估計尚需數日才能集中完畢。其援軍數目大約有20個旅左右,可能使華東野戰軍打援計劃難以完成,但阻援以爭取攻城所必要的時間是可能的。華東野戰軍在此次戰役後須有一段時間休整,那時擬請陳毅同誌回至該部幫助粟裕對內部關係加以調整。東北野戰軍因兩次準備打長春,最後還是恐長春城堅難下,放棄了攻打長春的計劃,所以上半年少進行了一個戰役,但全軍獲得了整整五個月的大休整,野戰軍充實到了61萬人,官兵士氣旺盛,現已進行北寧戰役,北寧線上錦州、義縣、錦西、興城、綏中、榆關、灤縣、唐山、葫蘆島、秦皇島等處共有國民黨軍19個旅,現正進行作戰,準備全殲此敵,並打沈、長援軍,控製整個該線。華北軍區第2兵團司令員楊得誌和政治委員羅瑞卿率3個縱隊現在平北地區鉗製傅作義主力,華北軍區第3兵團司令員楊成武、政治委員李井泉率4個縱隊出綏遠,9月20日已由朔縣北進,9月底10月初可在綏遠境內打響,以占領整個綏遠為目標。徐向前所部10月15日以後可以開始作戰,太原城防較堅,國民黨軍還有九萬多人,我軍兵力十萬,恐需付以幾個月時間才能攻克此城。西北野戰軍準備於本月底開始秋季作戰,和各部隊現正準備的作戰互相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