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茨坦的杜魯門收到了這場試驗結果的電報。他告訴斯大林,美國擁有一種威力巨大的新式武器。杜魯門並不知道,前蘇聯情報部門早已獲悉原子彈計劃,隻是無人知道原子彈的潛在威力。
盟軍的歐洲最高司令官德懷特?艾森豪威爾將軍反對投放原子彈,原因是日本已經被打敗,海軍參謀長萊易上將也持相同意見。盡管如此,杜魯門衡量了問題的方方麵麵之後,還是做出了決定。
1945 年7 月24 日,杜魯門總統正式通過了投放原子彈的重要決定。總統令是這樣說的:隻要天氣適宜,509 軍團的空軍20 號將於8 月3 日左右投放第一顆特殊炸彈,目標是日本的下列城市之一:廣島、小倉城、新瀉和長崎。
四 摧毀一切
1939 年,可怕的世界大戰又一次將人類卷入痛苦的深淵。和以前的戰爭一樣,這一次,也是勇敢善戰的士兵拉動扳機,點燃炮彈,釋放炸彈。然而,隨著戰爭向前推進,科學家軍團也參與進來,他們的任務就是攻克核子物理這個新的學術領域。
德國的科學家已經意識到核能的軍事潛力,他們和盟軍科學家展開了一場製造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的軍備競賽。戰爭天平來回搖擺不定,高度機密的實驗室成了最關鍵的戰場,如今聽起來像基礎物理的理論在當時也許就是一個能夠贏得最後勝利的方案。一種名為中子的微粒和鈾原子發生碰撞時會釋放出另外兩個中子,同時產生巨大能量,然後成倍劇增,在一段短得幾乎無法測量的時間內發生一連串連鎖反應。
為了檢驗這種有望製造無窮爆炸威力的理論,新墨西哥州變成了一個理想的實驗場。
1943 年,世界上最傑出的幾位物理學家秘密聚集在一個名為洛斯阿拉莫斯的地方。他們了解原子彈科學,但是,這些科學理論能對敵人做些什麼呢?原來,國家打算在雙方持續激戰時使用原子彈,所以有必要了解它的破壞力。
科學家們利用大量傳統炸藥進行了多次實驗。他們用100 噸TNT 堆放在新墨西哥州試驗基地進行了現場試驗。這一數量還不及哈利法克斯大爆炸中炸藥數量的5%,然而當它們爆炸時,連60 英裏以外的地方都能看到巨大的火球。
洛斯阿拉莫斯的首席科學家羅伯特?奧本海默和他的科研小組一直在研究檔案裏注有“災難”字樣的爆炸數據。奧本海默和其他一些科學家對以往的爆炸事件進行過專門研究。當然,第一次大規模爆炸就是哈利法克斯大爆炸。
為什麼這次爆炸的破壞性如此之大?科學家們發現了“馬赫效應”。
馬赫效應的基本原理
馬赫效應的基本原理就是指,爆炸產生的衝擊波遇到地麵時會從地麵上向空中反射,反射波和空氣中的衝擊波發生碰撞,就會形成一種威力更大的衝擊波。如果你要讓一顆炸彈發揮最大的爆炸威力,那麼這個炸彈應該放置在空中引爆,不過前提是這個高度要和炸彈的威力相匹配。例如,在廣島和長崎投下的原子彈在距離地麵2000英尺處爆炸;前蘇聯研製的第一顆氫彈在距離地麵2千米處爆炸,它的威力比廣島的那顆原子彈大好幾倍。同樣,對於水波、聲波以及任何形式的波也是適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