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經濟條件外,齊國的政治條件也好得很。春秋時代的齊國,號稱"薑齊",開國國君正是大名鼎鼎的周朝開國國相薑尚,即《封神演義》中神通廣大的薑子牙。曆史上的薑尚,雖無神話裏呼風喚雨的神通,卻有號令東方諸侯的獨特地位。周朝開國早期,苦於東方的戰亂,授予了齊國節製東方諸侯的權力,這也給了齊國壯大的機會。之後的齊國曆代國君,又通過和周朝王室世代聯姻,建立了他們與周天子家族特殊的血緣關係。長期以來,齊國也因此被看作東方諸侯的翹楚,儼然一方豪強。但是在春秋的早期,這個豪強卻隻能給鄭國當小弟。在鄭莊公多次重大的軍事行動中,齊國都充當了跟班兼打手的角色,一者因為當時鄭國實力同樣強大,又靠著離周天子近,當然近水樓台先得月;二者是齊國位置偏東,要西進中原爭霸,偏偏又麵對著一個世代強鄰--魯國。作為當年周公後裔的魯國,在春秋早期同樣具有極強的實力,齊魯兩國在山東地區的長期爭雄,形成了當地的戰略平衡,誰都無法獨大。蠻族侵擾中原日烈後,原本處於內地的齊國,卻也成了重要受害國。鄭莊公時期,齊國就曾因山戎進犯無力抵抗,不得不向鄭國求救,也因此一度成了鄭國的小弟。
齊國的稱霸之路,完成於齊桓公,卻起始於齊桓公的兄長齊襄公。齊襄公在位時期,正是鄭莊公去世後,鄭國"曇花一霸"後迅速衰弱的時期,做了多年小弟的齊國也因此鹹魚翻身,開始了做強之路。齊襄公在位時期做過的重要事情有兩件:一是通過連年對魯國的戰爭,連續多次擊敗魯國,使魯國與齊國之間的差距日益拉大,東方諸侯國因為齊魯"戰略平衡",迅速倒向了齊國一邊;另一件事,就是通過鄭國的內亂,采取扶持新君、發動政變等方式,造成鄭國國內勢力分裂。當年作為齊國大哥的鄭國,此時卻已淪落成被齊國玩於股掌的地步。但饒是如此,齊襄公本人的才略卻距當年的鄭莊公甚遠。此人雖有大略,處事果決,但為人性情殘暴,且嚴苛猜忌,對待屬下甚至親族,都非常苛刻橫暴。
齊國長期不能成為霸國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政治體製落後,相對於鄭國早在春秋早期就進行了一係列改革,提高了國家行政威權,整合了國民經濟,齊國卻差得很遠。它最大的問題是國家力量分散,國內宗族林立,富庶的國民經濟無法轉換成國家財富,表麵繁榮的政經局麵,更難以整合成強大的國家力量。長期以來,齊國早已是諸侯中的經濟強國,卻並非軍事強國。齊國經濟富裕,物產豐庶,既非臨近邊地,又非四戰之地,百姓生存壓力較輕,除了早期薑尚節製東方平定叛亂,以及後來與東夷的征戰,大多數情況下,承平日久的齊國,在軍事戰鬥力和軍事動員能力上,都遠遠不及其他諸侯國。齊襄公時期,通過個人的高壓統治政策,振奮了齊國的武備,開始崛起,但政治製度不改,霸業根本無從談起。齊襄公對待臣下的一貫方式,就是逮著好用的人,就拚命用,又讓馬兒跑又不讓馬兒吃草,直到用廢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