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國建立時,宋國的級別還是很高的,宋國的國君爵位是"公"。在當時屬於和齊國、魯國、鄭國、晉國等國家平級的一等諸侯國,這種地位上的高貴,在西周的"和平年代"裏,給了宋國國君崇高的優越感。到了東周時期天下爭霸開始後,這種優越感也依然在繼續著。在春秋戰國的早期,宋國也是一方梟雄,他曾經和鄭國爭奪過"小霸"的地位,雖然失敗,但是在鄭莊公死後,宋國依然兼並了不少鄭國的土地。到了齊桓公稱霸的時候,此時的宋襄公看準風向,將宋國的命運緊緊捆綁在齊桓公稱霸的戰車上。齊桓公九合諸侯時期,自始至終,宋國都是一個堅定的支持者。利用幾次幫助齊桓公會盟諸侯的機會,當時的宋襄公很是風光,特別是在最大規模的葵丘會盟上,宋國還充當了齊桓公的"代言人"角色,代表齊桓公主持會盟的典禮,向諸侯們發號施令,宋國儼然成了諸侯國裏的老二。
宋襄公本人,是不甘心做老二的,在公元前650年他登基的時候,也頗有一番作為。當時的他,任用賢臣子魚、公孫固,積極發展生產和軍力,尤其是他通過緊跟齊桓公的稱霸步伐,也撿了不少"洋落"。鄭國當年肥沃的土地,被他奪走了很多,齊桓公還以霸主的身份做主,將原來屬於鄭國的土地和人口劃給他不少。這時候的宋國,就好比一個小康之家,因為跟著一個大老板做了幾次投資,也緊跟著發了起來。當時無論在諸侯國之間,還是在宋國內部,宋襄公給人的印象,就是"仁義",所以他的名望,在當時也是僅次於齊桓公的。
在跟隨齊桓公的幾年裏,宋國的軍事實力和國家影響力,在諸侯中間節節攀升。如果拿現代國際政治關係對比的話,如果齊桓公像"世界警察"美國,那麼宋襄公就很像成天緊跟在美國後麵的英國。
但是宋襄公本人是不甘心做跟班的,在他的心裏,一直有一個非常堅定的夢想--做老大。那時候是齊桓公如日中天的時期,但是宋襄公有信心,如日中天又怎麼樣,老子比你年輕,等得起,你總有衰老的一天,齊國也總有衰弱的一天,那一天,就是宋國對齊國取而代之的時候。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宋國的稱霸之夢,絕不是心血來潮,而是他們多年來一直就在努力籌謀的事情。
公元前643年,宋國的機會來了,就是這一年,天下無敵的春秋首霸齊桓公過世了。
二
如果僅僅是齊桓公過世,這並非是宋國爭霸的機會,因為齊桓公就算死了,齊國的國家實力仍然在,以當時宋國的國力,無論是經濟、人口、還是軍事實力,都是很難與齊國相抗衡的。隻要齊桓公能夠實現政權的平穩交接,就當時中原諸侯國的實力,除了南方強大的楚國,沒有人能夠威脅到齊國的霸主地位。
但機會偏偏給了宋襄公,因為齊桓公死後,齊國的政權交接,是非常不平穩的。
齊桓公在世的時候,什麼都考慮到了,偏偏沒有考慮到兒子接班的問題。他非常寵愛公子召,更曾托付宋襄公,讓他日後幫助公子召登位。可是在他死後,他的五個兒子都想登位,因為登位不僅意味著做國君,還意味著做霸主,在這樣的局麵下,矛盾就產生了。齊桓公生前的三個寵臣,分別擁立不同的王子,相互之間打來打去,天下無敵的齊國軍隊,自己開始窩裏鬥。這場內戰持續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公子召不敵其他的幾個王子,不得不逃到了宋國,想起了當年齊桓公對宋襄公的托付,就請求宋襄公幫助他奪位。對公子召,宋襄公一開始的接待很熱情,但是對出兵幫助他的事情,卻顯得很冷淡。公子召是個聰明人,見這個局麵後,立刻知道了宋襄公想要什麼,對宋襄公承諾說"隻要我能夠登上國君位,一定會以盟主之禮來對待叔叔",也就是說,為了能夠奪位,公子召願意讓出父親為之奮鬥一生的盟主之位。有了這個許諾,宋襄公像打了強心針一般,立刻號令天下,要求各國派兵,護送齊國王子回國奪位。宋襄公畢竟不是齊桓公,齊桓公活著的時候,大家拿著他當"老二",現在齊桓公不在了,誰還買它的賬,結果隻有三個小國帶著一點軍隊過來,這點軍隊對付強大的齊國哪裏夠?宋襄公一咬牙,豁出去了。宋襄公整頓了國內幾乎所有的兵馬,外加三個小國的人馬,就這樣浩浩蕩蕩殺向了齊國。沒有想到來得早不如來得巧,這時候的齊國,經過連續的內亂,各方勢力已經打得筋疲力盡了,宋襄公的生力軍一到,大家就都不想打了,僅僅經過了幾次小規模的軍事接觸,各路齊軍就做鳥獸散,公子召就這樣順順利利地回國當上了國君,這就是曆史上的齊孝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