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宋襄公的『仁義』不值錢(5)(1 / 1)

當然,以宋襄公的腦子,他絕對不會有主動進攻楚國的膽量,楚國的國力和宋國之間畢竟差了太多了,楚國我不敢打,楚國的小弟,我總是敢打的,第一個要打的,就是鄭國。這個鄭國和宋國之間,也是好幾代的世仇了,特別是在齊桓公做霸主的時候,宋襄公憑借著老二的地位,經常欺負鄭國,鄭國早就受夠了氣,為了不再受氣,鄭國成為中原諸侯中第一個投靠了楚國的,宋襄公打的就是這個出頭鳥,他要通過這場戰爭讓所有人都知道,和楚國人合作是不會有好下場的。想得沒錯,但是打起來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公子目夷曾經勸說宋襄公說,如果我們要打鄭國,楚國必然會援救,到時候和楚國的戰爭不可避免,我們如果沒有打敗楚國的實力,就不要輕易冒這個風險。但一心複仇的宋襄公什麼也聽不進去。公元前639年秋天,宋國悍然發動了對鄭國的侵略戰爭,按照宋襄公戰前的想法,你楚國要是不救援,我就滅了鄭國,你楚國要是來救援,我就正好設個包圍圈,來一個圍點打援。不管哪一種方法,我都是穩贏的。

讓宋襄公沒有想到的是,楚國卻采取了一個他做夢都想不到的方略,直接"圍魏救趙",進攻宋國的本土,這下戰火燒到了宋國境內,原先是宋國要牽著楚國的鼻子走,現在反而變成被人家楚國牽著鼻子走,無奈之下,宋襄公隻好回兵救援。這個時候,關於是戰是和的爭論再起,當時宋國的大臣們,比如輔佐宋襄公多年的公孫固,就認為以宋國此時的國力,是根本不可能和楚國作對的,就算這一戰打贏了,下一戰也很可能失敗,因為宋國的地理位置外加軍事實力,是無法和楚國相抗衡的,所以利用大國之間的矛盾來保證自己的安全才是最好的選擇,盲目的爭霸戰爭,隻會斷送了宋國。但是宋襄公卻什麼都聽不進去,他的腦袋裏,滿是他所崇尚的"仁義"二字,他反複地說,我是一支仁義之師,還怕楚國的虎狼之師嗎?十月,宋襄公率軍在泓水列陣,和楚國軍隊決戰。這場戰鬥,宋國軍隊機會還是把握得非常好的,當時他們搶在楚國前麵抵達了戰場,這時候的楚國人,正浩浩蕩蕩地準備渡河,這正是宋國軍隊發動攻擊的好機會。公子目夷發現了這個戰機,連忙要求宋襄公立刻出擊,趁楚國渡河的時候發起襲擊,將其徹底消滅,但是宋襄公卻拒絕了,他認為這時候如果發動進攻,是一種非常不仁義的表現。楚國人渡河以後,緊鑼密鼓地排陣,公子目夷一看著急了,他拽著宋襄公的袖子說,如果現在不立刻發動進攻,那麼等著楚國人排好陣勢,我們就會全軍覆沒的。宋襄公還是很固執,這你就不懂了,這叫禮數,如果敵人還沒有排好陣容,我們就發動進攻,這是不仁義的,就算打贏了也不光彩。就這樣宋國大好的獲勝機會,就白白地浪費了。楚國在成功渡河之後,立刻發動了進攻,弱小的宋國軍隊根本不是楚國的對手,彪悍的楚國人一輪衝鋒,就把宋國軍隊打得崩潰了。結果宋襄公本人被包圍,幸虧公子目夷拚死保護,總算從楚國人的包圍圈裏逃出生天,但宋國軍隊,卻因此全軍覆沒,宋襄公本人也大腿受傷,可謂損失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