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秦國,五張羊皮換崛起(1)(1 / 1)

趙盾執政晉國的曆史,對晉國有著深遠的影響。雖然他的權勢隨著他的過世而煙消雲散,但是晉國國君之位衰微的大勢,卻沒有因此而改變。在趙盾身後,晉景公在敗於楚莊王之後,相繼擊敗了齊國和秦國,雖然無力動搖楚國的霸主地位,卻依然維護了晉國在北方的最強地位。之後的幾代晉國國君,與楚國相互拉鋸,卻誰也不能打破晉楚對峙的戰略格局。而晉國國內士大夫權力日益擴大的局麵,卻越演越烈。之後的向戎弭兵,三家分晉,又是另外的故事了。

第七章 秦國,五張羊皮換崛起

如果形容春秋時代諸侯爭霸的形勢,那麼最早的"小霸"鄭莊公,算是一場大戲的龍套,之後的首霸齊桓公,是第一個主角。隨後一直唱主角的,就是南北對峙的晉楚兩國。春秋時代大多數時間的諸侯逐鹿風雲,都是圍繞著這兩個國家展開,但是在各路主角之下,卻也有一股暗流--秦國。

作為春秋戰國時代的終結者,秦國在春秋時代的地位並不顯著,說他是暗流,原因是秦國雖然也出了位於春秋五霸之列的秦穆公,但秦穆公最終沒有突破晉國的屏障,隻能稱霸於西北地區。他在當時隻能算地區性霸主,卻不是整個春秋諸侯中的霸主。和鄭莊公一樣,他隻是一個"小霸"。

但這個小霸,對於秦國的曆史,乃至春秋戰國的曆史,影響都是極其深遠的,我們甚至可以說,雖然秦國最後的獨大地位,來自於後來的商鞅變法,但早在秦穆公時期,秦國就已經吹響了崛起的前奏。

要想了解這一切,需要從頭看一下秦國。

秦國的地位,在春秋戰國的早期,可以說是很卑微的,比楚國要稍微好一些,比起其他諸路中原諸侯,卻是遠遠不如。

秦人的祖先,也是華夏族的一支,早期生活在東部地區,大約在今天的山東、河北一帶。秦人命運的變化,來自於西周時代的周公東征,當時的秦國在周公東征後,被遷移到了今天陝西的渭水流域,負責為周王室養馬,所以早期的秦人,是以畜牧為業的。這一點和以農耕為業的華夏族其他部族,有著鮮明的區別。當時的陝西渭水流域,並非華夏族的傳統生活區,相反是蠻族雜居的地方,環境十分艱苦,在這樣的條件下,秦人頑強地在當地紮根,陸續平定了當地的蠻族,形成了一方勢力。秦國命運的改變,來自於周平王東遷,當時的秦襄公主動派兵馬護送,因此被周平王冊封為侯爵。從此時開始,秦國,這個後來戰國時代六國的噩夢,有了自己的"名分"。

雖然有了名分,但和中原諸侯比起來,秦國依然是個落後的國家,而且和楚國不同的是,他本身就是作為周王室的馬夫出現的,既沒有楚國那樣擺脫周王室獨大的條件,更麵臨著身份上和中原諸侯的巨大差異。對待秦國,中原諸侯的態度和對待楚國一樣--蠻夷。但秦國人很懂得忍辱負重,在秦襄公時期,秦國得到了周天子授予的征討西北蠻夷的權力,憑借著這樣的機會,秦國開始了擴張。在齊桓公爭霸的時代裏,秦國已經驅逐了遊牧在今天渭水流域的蠻族部落,建立了自己的國家。春秋前期的秦國,其國土疆域已經包括了今天渭水流域的大部分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