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春秋『諸侯』怎樣被架空(3)(2 / 2)

所以在春秋後期,士的追求,就從原先的為奴隸主貴族"執王命",變成了這時期的"陪臣執王命"。也就是說,打著"執王命"的旗號,真實的做法卻是"陪臣"。而且也有很多的士,在長期的積累中,隨著實力的提升,開始去反抗自己頭頂的卿大夫。比如魯國季氏的家臣陽高,在背叛自己的主人時,他的手下已經有了一個自己的小政府,並且自己豢養了大批的家臣,他和季氏的戰鬥打得異常慘烈,可見當時的士,已經具有了相當強的實力。而且許多的士,在地位提升以後,也開始自由地去選擇自己的主人。比如晉國時候著名的"死士豫讓",他最早是範氏的家臣,因為範氏對他很輕慢,所以就離開了範氏,投奔了另一個卿大夫智氏,因為智氏給予了他崇高的禮遇和待遇,所以他之後誓死為智家效力。良禽擇木而棲的觀念,就是在這個時期形成的。在春秋後期,士的變化有兩種,一是不再處於奴隸主貴族的底層,相反成為了新興卿大夫階層的中堅力量,對於卿大夫來說,誰能擁有出色的士,誰就能在爭鬥中從此立於不敗之地。第二就是士已經不再是奴隸主們可以隨意轉送的產品,相反擁有了獨立的地位,可以自己選擇效忠的主人,並且在遭到主人的不公正對待後,他們也有足夠的實力進行反抗。對於急於奪權的卿大夫們來說,士既是他們忌憚的力量,又是他們急於拉攏的對象。從利益共同點上說,士和卿大夫有著相同的利益,他們都是從舊體製裏脫胎而出的新階層,傳統的國君奴隸主們,是他們共同的敵人。這種利益關係,也使得他們因此結成了統一戰線,在後來的卿大夫奪權運動裏,士其實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而在這個過程中,士本身階層也在分化瓦解之中,高下的分化特別厲害,比如著名的儒學宗師孔子,他和他的學生都是士,都是窮得叮當響的士,他們周遊列國,得不到土地和人口,一生不得誌。但是在當時,士已經不僅包括那些橫刀立馬的武士們,還有武功高強的遊俠,更包括了大量文化群體,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幾乎都是作為"士"的身份出現的。他們的來源也更加駁雜,比如孔夫子,他的祖先是魯國的大貴族,但是到他這一代卻成了士,等於是破落了。又比如孔子的弟子子貢,他原本隻是一個普通平民,但靠著經商致富後,他有了士的身份,而且富可敵國,成為能夠帶著大批車馬招搖過市的"暴發戶"。孔子的另一個弟子子路更慘,他是自耕農出身,後來也在魯國做到了高官,這些鮮明的事實,昭示了整個西周宗法製社會完全崩潰的過程,對於中國新國家體製的確立,埋下了深深的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