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吳越爭霸細解讀(5)(1 / 1)

而吳國的失策在於,他們錯看了勾踐本人,與所有成為霸主的英雄一樣,勾踐也具備成為春秋霸主的最重要品質--隱忍。之後,就是勾踐"臥薪嚐膽"的故事。夫差把勾踐抓到自己的國家,讓他給自己當傭人,忍!夫差不斷地羞辱勾踐,忍!夫差要勾踐不斷貢獻美女財寶,繼續忍,忍來忍去,夫差就這樣對勾踐放了心,大膽地放他歸國。這一放,就是放虎歸山。

勾踐歸國後,開始了勵精圖治的複仇之路,這時期他的政策有很多,但是比較特殊的,卻是他采取的獎勵生育的政策。當時越國的法律規定,越國境內的青年男女,男人在20歲之前,女人在17歲之前,都必須要婚配,婚配後生兩個孩子的,國家出錢養1個,生3個孩子的,國家出錢養兩個。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對外政策上,越國奉行的是四麵結好的政策。對西邊親近楚國,對北麵聯合晉國,總之團結一切可以團結對付吳國的力量,對吳國實行表麵恭順,實質上分化瓦解的政策。而這時期吳國的情況,通常的說法是,誌得意滿的吳王夫差,開始貪圖享受,不理朝政,國家逐漸走下坡路。特別是他逼殺了對吳國崛起立有大功的伍子胥,更是一大敗筆。但吳國這時期最大的敗筆,不是不思進取,而是太過進取。擊敗越國後,夫差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北進上,這時期吳國北上稱霸的主要對手,已經換成了中原諸侯中的齊國。齊國在經過齊景公勵精圖治後,實力大為增強,當時的勢頭,已經壓過了傳統的兩大強國晉國和楚國。在夫差即位後的第12年,吳國發動了對齊國的進攻,一舉擊敗齊國。但在伍子胥的堅持下,吳國不得不在勝利後撤兵,此事也為伍子胥之死埋下了伏筆。後來伯喜接受勾踐賄賂,誣陷伍子胥的諸多罪狀裏,其中的一條就是"勾結齊國"。偏偏伍子胥個人的行為也很配合,他預感到災難臨頭,趁著出使齊國的機會,將自己的子女托付給了齊國的宗族鮑氏,這件事也成了他被害的導火索。出使歸來後不久,伍子胥被吳王夫差賜死。

公元前482年,擺脫伍子胥掣肘的夫差,再次發動了對齊國的進攻,一直打到今天山東的萊蕪地區,將齊國的主力部隊殲滅,這場大兵團遠程攻擊的傑作,也成了吳國霸業時期的最後一次勝利。戰勝之後,吳王夫差在黃池參加會盟,憑借強大的軍事實力壓服中原諸侯,成為當時的諸侯霸主。在這次會議上,吳國兵威之盛,讓中原諸侯瞠目結舌。當時的吳國,數萬大軍按照紅、黑不同顏色排成隊伍,氣魄之宏大,為中原曆次會盟所未見,"如火如荼"的成語正是由此而來。然而就在同時,越國複仇的利劍,已經狠狠地刺來。

就在吳王夫差黃池會盟的同時,越王勾踐趁機率領大軍,重演了當年越國趁吳國滅楚時突襲的一幕。越國大軍一舉攻入到吳國的境內,夫差連忙回師救援,但勞師襲遠的吳軍,又怎是以逸待勞的越軍的對手?幾次交戰都被打得大敗,這時期的吳國實力尤在,以越國的力量尚不可能徹底擊敗他,於是在夫差主動求和後,越國隨即見好就收,和吳國訂立盟約後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