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最牛孔門弟子--顏回(4)(1 / 1)

而這也是千百年來顏回得到後代知識分子崇敬的另一個原因,尤其是那些科舉失意或者仕途失意的封建知識分子們,比如一生屢試不第的文學家蒲鬆齡,就曾以顏回自勉,手書"顏淵吾師",懸掛在家中牆頭上以自省。明末遺民顧炎武,多次拒絕清朝拉攏漢族知識分子的"博學鴻儒科",並對前來勸說的清朝官員說"汝乃讀書人,不聞顏回之忠乎" ?對於大多數逆境中的知識分子來說,顏回,是一個精神的楷模。

實際上,為了理想拒絕三桓拉攏的顏回,其實也是一個頗有政治理想的人,出仕為官,建立功業,也確實是他的一大理想。有一次孔子曾經問身邊的弟子們"你們的理想是什麼" ?子路的回答是"願意穿名貴衣服坐高車大馬,和朋友們一起分享,這樣就無遺憾了"。顏回的回答卻是"願無伐善,無施勞"。也就是說,顏回真的是想通過自己的手,締造一個人人安居樂業,沒有戰爭的盛世。在後來的《孟子》中,也曾記錄顏回曾慨歎"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也就是說,將自己和上古的聖君大舜相比,並且夢想自己也能成為一個"有為者",但是在當時戰亂紛爭的局麵下,顏回的理想又怎是可以輕易實現得了的?孔子的弟子中,許多人的想法都很現實,比如子路,他期待能以武力強國,子貢期待能用自己的口才得到重用,顏回卻想著能夠找到一個小國做官,在當地施行教化,倡導仁政,然後用小國的施政成就去影響大國,這樣所有的國家互相學習,天下也就不會有戰爭了。這個想法在後來人看來"很傻很天真",但是在當時,卻是顏回真實的願望。而且,他的政治思想也是最接近孔子的,孔子和顏回一樣,都希望能夠找到一個可以輔佐的明主,然後可以倡導禮樂,讓國家偃旗息鼓,再也沒有戰火。為了這個理想,孔子周遊列國,屢遭失敗,等待14年後他返回魯國時,已經68歲了,人生70古來稀,孔子自己也知道,這個理想他有生之年是看不到的,但是他卻有一個傳承者--顏回。在孔子眼裏,這是一個完全繼承了自己理想的人,但是事與願違,顏回英年早逝,孔夫子白發人送黑發人,又怎能不悲痛欲絕。

顏回的理想,在後來的時代中也引起了相當多的共鳴,特別是對於那些一生不得誌,且胸懷大誌的知識分子,顏回的故事,更能引起他們的共鳴。當然,這種共鳴,大多數發生在人生極度灰暗絕望的時候。比如東漢時期的著名清官楊震,在屢次整頓官場卻遭到失敗後,就曾經對其弟子說:"今始之顏回樂中之痛也。"宋朝改革家王安石,以"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概倡導變法,但是晚年卻慘遭失敗,也因此寫下了大量感歎顏回遭遇的詩篇。顏回的美好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巨大反差,是千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的共鳴。

顏回的人生,不僅僅表現在孔子的悲傷中,也不僅僅表現在《論語》中的各類對話裏,事實上,透過現在留存不多的史料,我們依然可以看到一個真實的顏回的風貌,這是一個堅強、忠貞、樂觀、品德高潔的顏回。通過那些有限的記錄,我們或許不難理解顏回在生前身後得到推崇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