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補脾腎,利濕止瀉
概述
疾病概念與簡要論述
小兒腹瀉,是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瀉為主的一組常見疾病,主要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和性狀改變,多發於2歲以下嬰幼兒。根據病情嚴重程度,腹瀉可分為輕型腹瀉和重型腹瀉;根據病程可分為急性腹瀉(病程小於2周)、遷延性腹瀉(病程2周~2個月)、慢性腹瀉(病程大於2個月);根據病因可分為感染性腹瀉和非感染性腹瀉。
發病機製
發病原因及其影響因素
嬰幼兒的消化係統發育不成熟,消化能力還比較弱,容易發生腹瀉。再者,嬰幼兒神經係統對胃腸的調節功能也比較差,所以,如果飲食稍有改變,比如對添加的輔助食物不適應、短時間添加的種類太多或者一次喂得太多、突然斷奶;或者飲食不當,吃了不易消化的蛋白質食物;或天氣的突然變化,過冷或過熱等,都可能引起嬰幼兒腹瀉。
臨床症狀
疾病臨床特點與表現
輕型腹瀉患兒有胃腸道症狀,體溫正常或有低熱;重型腹瀉患兒除有嚴重的胃腸道症狀外,還伴有重度的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有明顯的全身中毒症狀。腹瀉物呈稀糊狀、蛋花湯樣或水樣,可有少許黏液,但無膿血,每日腹瀉數次到十多次。患兒大便前可能啼哭,似有腹痛狀,亦可有輕度惡心嘔吐。
日常護理
疾病防治實用指南
對於輕型小兒腹瀉者可采取飲食治療的方式,繼續給予母乳喂養,鼓勵其進食,6個月以上患兒可進食日常飲食(如粥、麵條、爛飯等,或新鮮果汁,或水果以補充鉀)。應時刻注意氣候的變化,對嬰幼兒適當加減衣物,以避免其著涼或者過熱;最好是母乳喂養,母乳營養非常豐富,遠非奶粉可比。
健康貼士
在給幼兒徹底斷奶之前,應該有一個母乳、輔助食物一起喂養的過程,要循序漸進,完成從進食流質到進食固體食物的轉變,使幼兒有個適應的過程。
對症食材
牛奶
性味 性平,味甘
主要成分 豐富的礦物質,如鈣、磷、鐵、鋅、銅、錳、鉬
功效 補虛損,益肺胃,生津潤腸
生薑
性味 性溫,味辛
主要成分 薑黃素、蛋白質、膳食纖維
功效 殺菌,提高免疫力
標準取穴
人體標準穴位掛圖穴位精確展示
推拿方法
對症穴位推拿法
中脘穴
施術者以單手中指指腹輕柔按揉其臍上4寸的中脘穴。
神闕穴
施術者以單手中指指腹或掌根按揉其臍中央位置的神闕穴。
關元穴
施術者以單手中指指腹或手掌掌心按揉其臍下3寸的關元穴。
足三裏穴
患兒屈膝,施術者除拇指外,其餘四指並攏,托住其膝關節後側,並以拇指指腹推揉其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脊外一橫指的足三裏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