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柔慢推,輕鬆止痢
概述
疾病概念與簡要論述
小兒痢疾是以腹痛、腹瀉、便下赤白等為主要症狀的消化係統傳染病,病因為外受濕熱疫毒之氣,內傷飲食生冷,積滯於腸中所致,多見於夏秋兩個季節。傳播途徑主要是通過患者或帶菌者的糞便以及被汙染的日常用具、餐具、玩具等傳染他人。預防的關鍵是防止“病從口入”。
發病機製
發病原因及其影響因素
小兒痢疾的致病因素通常為人體感受濕熱或感受寒濕兩類。前者是濕熱侵入腸胃,鬱結於內,與氣血相搏,大腸氣機受阻,升降失利,使腸壁、脈絡受損,傳導功能失常而導致痢疾;後者則為脾胃素虛,大腸氣弱,風寒濕之邪乘虛而入,凝結於腸胃,氣機不暢,腸道傳化失常而導致痢疾。
臨床症狀
疾病臨床特點與表現
痢疾一般起病急、伴有高熱症狀,便內有黏液膿血,患兒有全身乏力、食欲減退、惡心嘔吐、陣發性腹痛的症狀。輕型痢疾者大便每天3~4次,便內膿血量不多或多為黏液,2~3天內病情可好轉。中毒型痢疾多見於2~7歲小兒,發病急驟,有高熱、驚厥、昏迷、休克等症狀。慢性痢疾的病程一般超過2個月,營養不良、佝僂病、貧血的嬰幼兒多患此病。
日常護理
疾病防治實用指南
有些小兒得痢疾是由家裏人傳染的,成人得痢疾後症狀較輕,因此小兒要避免此類的傳染因素。此外,在給患兒進行具體的穴位推拿前後,如配合摩腹和捏脊,則治療效果更好;對於發病急劇、病情較重的中毒性痢疾患兒,如出現高熱、麵色蒼白、四肢發冷或有嗜睡、煩躁不安的症狀,還應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式治療,及時送往醫院進行急救,不宜進行推拿治療。
健康貼士
幼兒所吃的食品必須新鮮,拒絕變質、腐爛、過夜的食物,存放在冰箱的熟食和生食時間也不能過久,在食用熟食前應再次加熱,生吃的食品和水果要清洗幹淨,夏季喝冷飲時要選擇品牌優良的產品。
對症食材
柿子
性味 性寒,味甘、澀
主要成分 蔗糖、葡萄糖、果糖、蛋白質、胡蘿卜素、果糖、維生素等
功效 澀腸、潤肺、止血、和胃
胡蘿卜湯
性味 性平,味甘
主要成分 蛋白質、脂肪、糖類、鐵、維生素、果膠、澱粉、無機鹽和多種氨基酸
功效 使大便成形,健脾消食,潤腸通便,殺蟲,行氣化滯等
標準取穴
人體標準穴位掛圖穴位精確展示
推拿方法
對症穴位推拿法
天樞穴
施術者雙手置於其中腹部,左手按在左邊的穴位,右手按在右邊的穴位,手掌心向下;以雙手中指指腹按揉臍中兩側的天樞穴。
上巨虛穴
患者屈膝,施術者一手扶住其小腿外側,另一手以拇指指腹推揉其小腿前外側的上巨虛穴。
足三裏穴
患者屈膝,施術者除拇指外,其餘四指並攏,托住其膝關節後側,並以拇指指腹推揉其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脊外一橫指的足三裏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