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宗教戰爭(2 / 2)

去的快,回來的也不慢,不多時,秀念就一臉興奮的跑回來了。

“師父,師父……”他氣喘籲籲的說道:“都在吵,到處都有人在吵呢!有讀書人,有做買賣的,還有行腳拉車的,徒兒還看到了幾個大和尚!”

“和尚?”飛雲更迷惑了,喃喃道:“……他們到底在吵什麼?”

“後商書,還有封神演義……是召咱們進京的那位劉師叔主持編撰的……”秀念有些興奮過度,說起話來前言不搭後語,涉及的新名詞又多,饒是飛雲老道領悟力不錯,也聽了好半天才搞清楚了來龍去脈。

“原來如此,劉師弟天縱之才,果然了得,不過……”以兩本書攪動了整個朝堂加京師,如何讚譽也不為過,但飛雲還有疑惑未解,“那些和尚又是怎麼回事?他們又不讀經史,怎麼也牽扯進來了。”

“師父有所不知,那兩本書中,為我三清道教正了名,奉為天朝第一教派,而將釋門斥之為西方小教,不入正統……當然了,這本就是事實,也不知那些信佛的都是怎麼想的,好好的華夏神明不尊奉,卻將蠻夷土著奉若神明……”

秀念似乎對佛教也存有不少怨念,解說當中,夾雜了不少私貨,結果絮絮叨叨的說了好半天,才算把事情原委說清楚了。

封神演義的原著中,就有西方教趁著道門內訌之時,趁虛而入的情節。劉同壽在這個基礎上,又有進一步的發揮。他直接按照後世玄幻小說的套路,將西方教定義成了大反派,連紂王改變信仰,獲罪於天,都歸咎到了西方教的蠱惑上。

這樣的觀點,在偽元、滿清占領時期,肯定是沒有市場的,不過,在明朝卻很有受眾。因為蒙古韃子一直很推崇佛教,在偽元入主的淪陷期,那些黃教喇嘛沒少在中原做壞事。

盡管黃教不能代表佛教本身,但佛教既然采取了入教來者不拒,管理上放任自流,為了傳教無所不用的策略,那麼,他們就得有為此付出代價的覺悟。

書中的宗教戰爭,開始向現實中延伸。

清流們樂於多個盟友,他們在輿論戰場上正處於下風;

和尚們要為名譽而戰,因為白蓮教的緣故,佛門弟子的日子已經很不好過了,封神演義一出,更是雪上加霜,他們不得不戰;

本就討厭佛教,又被白蓮教頻頻騷擾的嘉靖帝,則是樂見其成;

而始作俑者的劉同壽,則將儒家弟子的反撲,以及佛門弟子的紈絝,都視若浮雲,不急不緩的推動著兩本書的連載,大有畢全功於一役的架勢。

於是,就有了嶗山一行人的見聞。

如今的京城,無處不吵,無人不辨。

除了自命清流的讀書人之外,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自己為何而爭論,他們隻是沉溺於一個有趣的神怪故事,受對故事期待感的驅使,打聽了後商書的內容,然後就稀裏糊塗的卷入了這場大規模亂鬥之中。

眾人的觀點,在細節上都不盡相同,但他們都認可後商書的真實性。反正故事跟真的一樣,商朝本來也是傳說中的時代,無論真假,對現實都沒什麼影響,何必非得質疑其真實性呢?

同樣的一件事,聽在飛雲老道的耳中,又有另一番感想。

先是建立了道家協會,緊接著又痛擊儒教和佛門,劉師弟分明就是要統一中土的教派,成就不朽之偉業啊!自己這次進京的收獲,一定會超出想象的豐厚!

透過滿城紛亂,飛雲仿佛看到了滾滾而來的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