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經濟學
中學的時候我就喜歡讀亨利·福特、卡內基或熊彼特(Joseph A. Schumpeter)的作品,那不是老師在課堂上教的書,而是我在桌子底下偷偷看的。那個時候,喜歡經濟學並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所以很難想象我能得到更精彩的、更富教育性的書籍。我所受的教育告訴我,“儲蓄是美德”,但我生平所賺的第一筆錢,卻沒存入銀行,而是投資了股票。我的父母很生氣,我的老師很驚訝。
後來我選擇讀經濟學,可是進了大學後,卻相當失望,原來那麼有趣的一門學科,怎麼變得如此枯燥無聊。我以前覺得生動活潑的學問,在大學裏變成一具供人解剖的屍體。好吧,就算在醫學院裏,人體學也是從解剖屍體開始的,不過準醫生們遲早能接觸活生生的人體。可我在經濟係的等待,結果卻是枉然。我在熊彼特身上認識到的經濟怪傑,在大學裏卻變成最大利潤公式。經濟係學生主要的學習材料是數學與抽象模式。
我讓自己很快畢業。沒有了考試的壓力,我更加納悶,把一門像經濟學如此有趣的學科,透過大學教育方式,變成沒有生命的死東西,這有必要嗎?你能想象,學習運動的方式是分析參賽者想要獲勝的益處嗎?而且用的還是數學公式?所以體育課不再是玩手球,而是學數學?你笑了吧?在課堂上,你所學到的企業競爭,正是從最大盈餘的數字得出公式化的數學模式。在現實生活中碰到的經濟實體,這裏根本沒有。經濟學變成市場分析、資金運作、組織、會計或統計,就像身體被肢解。別的動機或是市場參與者的特性根本不列入考慮。用這樣狹隘的目光來看經濟體係,怎能看見事情的全貌?
這本書的目的不再告訴你用最大盈餘公式或是數學方程式來學經濟是好是壞,而在於這種學習(無心的)結果。對整個社會那麼重要的經濟學,其精彩之處,不僅學生沒有機會接觸,許多願意在這圈子工作的人也無緣一見。
其實,生命中不乏這種例子:前一秒還在嚴苛批評這個行業該如何如何,下一秒就被委派去做這一行。幾年前我接受教職時,發誓要教不一樣的經濟學。而除了拿創業當例子,還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嗎?我,成為一個老板?這個句子我羞於啟齒。怎麼可能辦得到?要創業不是得先擁有某一項產品的專利、很多資金,尤其重要的是,要有熟練的企業手腕嗎?
其實不然,通過這本書,你將了解什麼對於創業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