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北部的拉胡(Lahu)部落相信,鬼喜歡附身在人身體行動。我覺得德國有些政治家一定被附身。企業精神鑽進他們體內,因此他們信誓旦旦高談新鮮的創意、冒險精神和從車庫起家的創業人。事實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德國的職場規則徹底摧毀車庫創業美夢。一直是如此。
強生的創意──用空箱做架子與空間配置──簡單、好用、免費。不準,撤掉!可以跟地方行政官員談一談嗎?沒希望的。還有新出爐的創意呢?那些你得穿西裝、打領帶,在銀行人員麵前陳述的創意;或者那些等著讓領國家薪水、本身沒有創業經驗的官員拍手叫好的點子,到企業管理的廚房來吧。這裏正準備上菜呢。別再胡鬧了,大家對你落空的點子給予同情的微笑,就如同醫生即使對病人說得天花亂墜,病人還是要麵對現實。
在歐洲地區,政治界似乎相信需要借由補助來促進創業。但令人難以理解的是,如何用政客的心態來補助創業,喚醒企業精神?畢竟企業精神的核心是:“自己去賺取金錢”。補助企業,就如同要訓練馬拉鬆選手的耐力,卻先用轎子抬他一樣荒謬。也許馬拉鬆選手可以因此先習慣距離?我們真的應該好奇,如果對目前的獎勵政策進行公正、誠實、詳細地科學評估,結果會是什麼?
有關補助這個議題,在經濟管理處可以聽到這樣的話:“既然我們什麼都補助,也分給創業人一點吧!”他們明顯的想法是,用錢召喚,棺材的蓋子才會打開。若仔細思考申請補助需要多少官樣文章,就知道那一定會使創業人無法專心於自己的課題,發展可行的創意概念。當創業這個領域開始可以申請補助金時,涉獵這個主題多年而且成效不錯的,原本隻有8位柏林大學的教授,突然暴增到90位。我們日以繼夜工作,就為了寫出一個大型共同研究與實踐計劃,還做了無數的協調和妥協。
最後,計劃被拒絕,一夜之間,做這個議題的教授又變回8個。魔咒失效了。企業精神不能由政府部門傳達給大學,應該是反過來。我們需要的是包含教育行政的企業性思考與行為,這個教育行政必須富有實驗精神、能有效實行,而且要放下身段。我們必須增加企業這個領域的吸引力,不用再去學習行政管理的思考模式,而將重心移到創意、願望與熱情。我們需要企業文化,但不會是來自政府獎勵補助的官僚製度,以及獎勵補助的方針。
真正有幫助的是:免除創業者開始創業時的官僚程序。人一輩子總要給自己一次機會,在有限的時間裏實驗創業。如果可以讓創業者一年不需接觸官僚製度,而非老是誇談車庫創業,就已經很好了。
獨立宣言
我們今天擁有所有能提供自己進行經濟活動的資源,再也不用依賴企業管理教條以及課程,給我們塑造公式化的技能。英國創業研究的專家吉布(Allan Gibb),甚至主張創業應從整個商業知識體係中脫離。這個概念的重要性被強勢的企業管理知識逼到邊緣。把創業從這個角落拯救出來,斬斷與商業管理緊密的關聯是很重要的,因為那是種非常狹隘的思考模式。
創業必須從企業管理學的懷抱中解脫。獨立的時候到了。
獨立宣言
我們不再承認企業管理學的特權。
為了自己著想,我們應節省並理智地運用財務資源。
我們歡迎企業管理學成為我們的夥伴,在實現目標的路上陪伴我們。
我們的舊習是障礙,敵人是我們自己。我們自己擋自己的路:我們活在昨天和前天,並且頑固地緊抱不放。這是可以理解的,甚至是可愛的,卻會不必要地阻礙我們。我們今天沒有辦法鑽研與工作相關的所有細節。用實際一點的比喻來說:我們拿鐵錘將釘子打進牆壁時,不需知道鐵錘是什麼做的,也不用了解木柄是怎麼固定的。但是我們最好買有質量保證的鐵錘,否則會傷害我們自己。我們不需為了區別質量好壞,而去進修鐵錘學。
獨立不代表拒絕或看低迄今為止的主流想法,而是表示削去統治權,賦予其合適的地位。企業管理學是夥伴,可以;是主宰,門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