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母親對我們的訓練方法不以為然,在她們眼裏,基礎教育就是教孩子讀書、寫字和數數。她們覺得她們自己也可以做到,甚至可以更早地去教他們,但是,他們錯了,對於孩子們來說,這些讀書、寫字的知識並不是越早學習就越好的,他們更應該得到的是自由的成長和品質、習慣方麵的教育。
接下來我們要說明的這套訓練體係就叫做“兒童訓練”,希望可以通過這個訓練方法幫助到許許多多的母親實現望子成龍的夢想。需要說明的是,這套訓練體係最適合學齡前的兒童,當然,如果超過了這個年齡,也是可以學的,並且很有可能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兒童訓練”體係強調習慣的培養(包括身體、智力和道德品性)、優良品質的培養以及能力的挖掘,訓練方法簡單形象,目標明確,都是孩子們在親身實踐中慢慢領悟的。
一個人,從他生下來之後,他大腦裏的神經細胞(更準確地說是神經元)的數量就是固定的了,因此,所謂的“感官訓練”和“記憶訓練”都是沒有用的。但是,如果我們能提高感官的靈敏性或記憶持久力那就是大有可為的了。大腦中各個神經細胞的相互連接越密集,人的腦力就越發達,而這種細胞的連接恰恰是可以通過我們的訓練達成的。換句話說,加強思維與思維之間的聯係、加快對事物的反應、養成做什麼都心無旁騖、都不輕言放棄的習慣等等,這些都能夠讓腦力變得更為發達。甚至可以說,隻要方法得當,通過訓練你的腦力,任何習慣、技能、喜好和能力,隻要你想要,就都有可能得到。
但是,思維懈怠是訓練腦力的最大障礙,大人是這樣,小孩也是這樣。所以,腦力訓練第一個要做的就是讓思維變得“勤快”起來。
有的孩子已經習慣了那種自在隨意的學習模式,想學多少就學多少,想怎麼玩就怎麼玩。他們可能會覺得我們介紹的學習模式太難、太虛,甚至根本就學不到東西,那其實是因為他們還沒有真正體會到這種“親身實踐”的教學模式的優點。
強化孩子們的腦力不需要過於著急,但是,有一個規律,孩子越早對腦力進行強化,它的效果就越強,隨著年齡的慢慢增大,這種訓練的效果就會變得越來越弱,所以,如果能夠盡量早一點地對孩子的腦力進行訓練的話,那麼,對於孩子的一生來說,都是一件受益匪淺的好事。
甚至可以說,隻要你開始得早,並持之以恒地去做了,那麼就算是遺傳因素不好都不是問題,幾乎沒有什麼能力是不可以培養的。狄莫西尼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他天生患有語言障礙,按理來說他並不適合做一名演說家,但實際上,他卻成為了史上最偉大的演說家。
相反,如果開始得太晚,想培養什麼樣的能力都是亡羊補牢了,就算有再好的天分也沒有用。在筆者看來,但凡偉大的音樂家都是在六歲之前就開始了他的藝術生涯。
其實,對孩子進行訓練並不僅僅是為了孩子遙遠的將來,對於現在而言,同樣是會有相當大的改善。通過訓練,孩子會變得更快樂、更有感染力,他們可以給同伴、家人乃至其他任何人帶來快樂和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