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真是綿密周到。
幾乎不用懷疑,單憑梁思成自己可能壓根娶不到林徽因這樣的人物,而林徽因若是沒遇到梁啟超,人生也可能達不到後來的高度。
林和梁的結合,從某種意義上,或許也可以說是梁啟超策劃下的兩個知識分子家庭雙贏式的結合。門當戶對,當仁不讓。
大師就是大師。梁啟超的用心安排,成就了梁思成,也成就了林徽因。
幾乎從林、梁相遇的那一刹,梁啟超的心裏,似乎就已然朦朦朧朧擺好了一個局,一邊是起點,一邊是終點,中間過程,則需要他一點一點來實現。
身為前輩,梁啟超嘔心瀝血,親手將梁思成打造成了一個合格的全麵發展的知識分子、棟梁之才;身為父親,梁啟超舐犢情深,親自為梁思成挑選了一位無可挑剔的太太林徽因,成就一段佳話。眼光,最重要的還是眼光!
我們驚歎於梁啟超的耐心和謀略。他養了好兒子,然後,找了一個好兒媳,功德圓滿。
在林徽因和梁思成人生的許多重要關口,梁啟超都及時出現,打點一切。
他的身影,儼然成了林徽因和梁思成從相識到結婚過程中,最關鍵性的注腳。
那感覺就像,林徽因和梁思成是人海中停滯的小船,梁啟超是推動他們前進的帆。
梁啟超人情練達,智慧包容,他往往能夠看到過去、現在和未來,且屢試不爽。他自有一套法則,知道什麼樣的人生,才是“合理”的、不痛苦的、有益的。他樂於為孩子們安排人生路途,好讓他們少走些彎路,少受些苦。
這是種藝術,教育的藝術,充滿著愛與柔情。雖然有時候看起來更像是在擺一個棋局——那也是善意的局。而梁啟超則是那個下棋的人。
他是導演,全程導演這出戲,每一分鍾都切中肯綮。
林、梁的相遇,他一手包辦。
1918年,梁思成第一次見到林徽因。彼時,他們一個是金童,一個是玉女。一個十七歲,文質彬彬,溫文爾雅,穩重幽默;一個十四歲,玲瓏可愛,神采飛揚,明眸善睞。
這樣的相遇,絕非偶然,它有點像預熱、彩排,儀式性的,不是相親,卻勝似相親。
梁啟超的高明之處在於,他安排兒子梁思成和林徽因見麵,力圖成全一段他看好的姻緣,但他卻並不著急。他深深知道,強扭的瓜不甜,強配的婚不順,與其強行安排,使孩子們產生逆反心理,不如順其自然,讓他們自由地培養感情,水到渠成。梁啟超是睿智的。他在包辦婚姻和自由戀愛中找到了一條中庸的途徑:見麵包辦,交往自由,循序漸進,他的妥協式改革家的氣質,在梁、林相遇、戀愛這件事上,居然也意外得到展現。
林、梁的戀愛,他要管。
相遇是美麗的,但相遇隻是一個開始。林、梁的戀愛,梁啟超積極促成。1920年起,林長民帶著林徽因遊曆歐洲,遭遇徐誌摩,父女倆都被徐吸引得心神大亂——父親林長民和徐誌摩玩起了假扮性情愛遊戲。而徐誌摩為林徽因要同懷孕中的原配張幼儀離婚。糾結之下,林長民帶著林徽因回了國。
不難想象,林長民告別徐誌摩,帶著林徽因返鄉,梁啟超的推動作用恐怕不小。林氏父女回國後,梁啟超也是“動作”連連。
1921年,林長民帶著林徽因回到上海。梁啟超立刻便派人把林徽因接回北京,仍舊安排林回培華女子中學讀書。接林回京,梁啟超一來是照顧朋友的女兒,義不容辭,二來,他明顯是想為梁思成創造機會,與林徽因多接觸。
果然,不久,梁思成先生開始“登門”拜訪林徽因女士了。他們已經有幾年不見,親密談不上,更何況,沒見麵的這段時間,他們的變化都很大,無論是生理上還是心理上。彼此的感覺很懵懂。林徽因與梁思成這個同齡人,在精神層麵,恐怕也沒有她與徐誌摩交往那麼深。梁思成和林徽因比,要晚熟一些,他始終有些男孩子的天真氣,在情感上,他則更依賴林徽因。梁思成後來回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