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公公梁啟超:是誰導演這場戲 (1)(3 / 3)

思成和徽因,去年便有幾個月在刀山劍樹上過活!這種地獄比城隍廟十王殿裏畫出來還可怕,因為一時造錯了一點業,便受如此慘報,非受完了不會轉頭。

好在時間是良藥,後來誤會消除了,雲開霧散。

對於林、梁的學習,梁啟超也是提點有加。

梁啟超是一代名流,也是教育大師。孟子說:能與人規矩,不能使人巧。梁啟超深信這一點。學校教的是規矩,出了學校,對規矩熟悉了之後,才能發揮巧。梁啟超在教育上特別懂得循序漸進,他不信天才,而信養成,梁氏子弟小時候就深受梁啟超做學問風格之浸染,功底紮實。梁思成在決定走建築這條路之後,梁啟超怕兒子學得太專門,還特地督促,要他學點音樂、文學、美術這些關於自己娛樂的學問,這樣日後的生活不至於太單調,單調容易厭倦,厭倦即為苦惱。

梁啟超在教育上追求全麵,中西兼顧,他要送梁思成、林徽因去美國留學,學點西方的學問,但同時也注重對他們進行民族傳統經的教育,即便是梁思成因車禍住院,他還不忘提醒兒子,利用這段時間研讀中國典籍,從《論語》《孟子》開始,惡補國學。他的計劃很明確,他想讓思成在兩個月的時間裏熟讀甚至背誦那些修身養性的段落,然後讀《左傳》和《戰國策》的全文,以增長智能和改進文體風格。若時間充足,還可以讀點《荀子》。

梁啟超在學習上很有心得,他告訴梁思成,做學問原不必求猛進,像裝罐頭樣子,塞得太多太急,不見得便會受益。要做到“優遊涵飲,使自得之”才好。又說做學問要“猛火熬”“慢火燉”,學習之後要消化,才能交替循環,生生不息。

林、梁的個人狀態,他也高屋建瓴地去把握、調解。

梁思成騎摩托摔壞了腿,畢生得穿金鋼馬甲,梁啟超不悲觀,而是換個角度看問題,他和醫生商量,讓梁思成晚一年出國,他說:“你的一生太平順了,小小的挫折可能是你磨煉性格的好機會。而且就學業來說,你在中國多準備一年也沒有任何損失。”一年後,林徽因從培華女中畢業,考取半官費,兩人攜手赴美,一切剛剛好。

1925年,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在與軍閥張作霖部作戰時,中流彈而亡。向林徽因報喪的消息,落在梁啟超身上。直接說,太傷孩子的心;不說,天大的事,作為女兒,林徽因有知情權。於是,梁啟超先修書一封,委婉地表達自己的猜測——隻是猜測。

今天報紙上傳出可怕的消息,我不忍告訴你,又不能不告訴你,你要十二分鎮定著,看這封信和報紙。

我們總還希望這消息是不確的,我見報後,立刻叫王姨入京,到林家探聽,且切實安慰徽因的娘……

我現在總還存萬一的希冀,他能在亂軍中逃命出來。萬一這希望得不著,我有些話切實囑咐你。

第一,你自己要十分鎮靜,不可因刺激太劇,致傷自己的身體。徽因遭此慘痛,唯一的伴侶,唯一的安危,就隻靠你。你要自己鎮靜著,才能安慰她,這是第二層。

第二,這種消息,諒來瞞不過徽因。萬一不幸,消息若確,我也無法用別的話解勸她,但你可以將我的話告訴她:我和林叔的關係,她是知道的,林叔的女兒,就是我的女兒,何況更加以你們兩個的關係。我從今以後,把她和思莊一樣看待,在無可慰藉之中,我願意她領受我這種十二分的同情,度過她目前的苦境。她要鼓起勇氣,發揮她的天才,完成她的學習,將來和你共同努力,替中國藝術界做出貢獻,才不愧為林叔的好孩子。這些話你要用盡你的力量來開解她。

……

徽因留學總要以和你同時歸國為度。學費不成問題,隻算我多一個女兒在國外留學便了,你們不必因此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