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為徐、陸婚禮證婚時所說的一切,現在看起來如此憂愁而高明,他寫信給思成、徽因,發感歎,也是以儆效尤:
青年為感情衝動,不能節製,任意決破禮防的羅網,其實乃是自投苦惱的羅網,真是可痛,真是可憐!徐誌摩這個人其實聰明,我愛他不過,此次看著他陷於滅頂,還想救他出來,我也有一番苦心……我又看著他找得這樣一個人作伴侶,怕他將來苦痛更無限,所以想對於那個人當頭一棒,盼望她能有覺悟(但恐甚難),免得將來把徐誌摩累死……
他有極大的智慧,從現在就能看到未來。他從來都知道,品性需要修煉,欲望需要約束,衝動是魔鬼。可是,他也知道,徐誌摩是詩人,敏感而熱情的詩人,陸小曼是名媛,我行我素的名媛,他們倆的結合,是火星撞了地球,無可阻擋,因而,梁啟超感到了一種毀滅的哀傷。
他怒吼:
徐誌摩、陸小曼,你們聽著!你們都是離過婚,又重新結婚的,都是過來人!這全是由於用情不專,以後要痛自悔悟,希望你不要再一次成為過來人。我作為你徐誌摩的先生——假如你還認我為先生的話——又作為今天這場婚禮的證婚人,我送你們一句話,祝你們這是最後一次結婚!
徐誌摩麵紅耳赤,陸小曼幾近昏倒。
梁啟超努力讓這個世界變得有秩序,而陸小曼和徐誌摩,卻努力破壞了這個秩序。
他們到底是兩種人。一個立,一個破,一個是聚沙成塔,兢兢業業,成就輝煌,一個則是橫空出世,燃燒生命,鑄就傳奇。
林徽因的前半生,遇到徐誌摩,是開啟感性,接觸大師,點燃了她命裏原有的熱情之火。這火燒到連她自己都感到害怕,想要逃走。她和徐誌摩太像,他們其實是一類人,一樣敏銳,一樣熱情,一樣富有詩意,但他們注定要走不同的路。
林徽因的前半生,在充滿變數的最初,很慶幸有梁啟超這一位貴人,他協助她和她的愛人梁思成定下了穩若磐石的人生基調:理性,光明,向上。梁啟超總是在她迷惘彷徨的時刻出現,一條小船眼看要偏離航道,他使一把力,借一線光,立刻讓它歸於正軌。
梁啟超究竟是大師。
他是改革家、學者、一代名流,但同時,他還是一位嘔心瀝血、循循善誘的父親。
成長、教育、就業、成家……他允許你自由成長,但又給你法度之方,可商可量。
他從不把自己當權威(雖然他的確很權威),他給自己的定位是:孩子們的老師與朋友。
他仿似如來佛,孩子們則是孫悟空,憑他們怎麼鬧,還是逃不出他的五指山。他讓孩子們去西天取經,經曆九九八十一難,終成正果。
事實證明他總是對的。
他以一種驚人的洞察力和強韌的包容力,一手打造了幾個出色的孩子。
遺憾的是,命運從來變化多端。
林徽因和梁思成,有屬於自己的人生劇本,不是父母們的續集,不是孩子們的前傳,更不是朋友們的番外。
梁啟超恐怕想不到,即便他如此耗盡心神地安排、設計梁、林——這樣一對優雅、聰慧且擁有如此社會地位的伉儷,在未來的人生中,還是無力抵抗時代的洪流,於顛沛流離中,耗費了相當的時間和巨大的精力。
不過,從另一個方麵看,梁啟超的良苦用心,卻沒有白費——正是在那樣一種苦痛的消磨當中,林徽因和梁思成散發出來的巨大人格光芒,堅忍,樂觀,不屈向前,恰恰顯示了那一代知識分子的精神、氣骨。
與梁任公,一脈相承。
他們身上都有種民國氣質。傳統中國的士大夫氣質與西方之民主、自由氣質兩相融合,營造出前所未有的一代。
既讀過經又留過洋,然後,在戰火中洗禮,成長,而後升華。
林徽因在李莊的一張相片最能代表這種氣質:一件長衫,一身清臒,笑對苦難。
人生是變動不居的。但他們的人生觀,堅若磐石。
梁啟超逝世後,梁思成和林徽因生了女兒。他們為她取名再冰,用來懷念她那個曾叫做“飲冰室主人”的爺爺——梁啟超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