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張幼儀:這些年來,有沒有人能讓你不寂寞 (1)(2 / 2)

林徽因被驚嚇到了。她沒有想到,自己情感的肆意蔓延,竟給另一個女人帶來了如此大的傷痛。她不能接受,將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別人的苦難之上。她退縮了。林長民也感到了事情的不對,他精心安排林徽因跟隨柏烈特醫生一家去英國南部度假。度假一結束,他便帶著林徽因踏上了歸國的旅途。林徽因給他留了一封信,上麵說:

我走了,帶著記憶如錦金,裏麵藏著我們的情,我們的誼,已經說出和還沒有說出的所有的話走了。

又說:

上次您和幼儀去德國,我、爸爸、西瀅兄在送別你們時,火車啟動的那一瞬間,您和幼儀把頭伸出窗外,在您的麵孔旁邊,她張著一雙哀怨、絕望、祈求和嫉意的眼睛定定地望著我。我顫抖了。那目光直進我心靈的底蘊,那裏藏著我的無人知曉的秘密。她全看見了。其實,在您陪著她來向我們辭行時,聽說她要單身離你去德國,我就明白你們兩人的關係起了變故。起因是什麼我不明白,但不會和我無關。

緣分太難說,錯的時間,錯的地點,遇到了錯的人,還能說什麼,唯有歎息。徐誌摩就這麼和林徽因“錯過”了。他一個人待在劍橋,靠文學和幻想來療治自己心頭的創傷。

1922年2月,張幼儀在柏林產下一個男孩。3月,徐誌摩奔赴柏林,要與張幼儀離婚。他給張幼儀寫信說:

無愛之婚姻無可忍,自由之償還自由,真生命必自奮鬥自求得來,真幸福亦必自奮鬥得來!彼此前途無限……彼此有改良社會之心,彼此有造福人類之心,其先自作榜樣,勇決智斷,彼此尊重人格,自有離婚,止絕痛苦,始兆幸福。

張幼儀接到信,徹底絕望,第二天就跑去跟徐誌摩離了婚,吳經熊、金嶽霖作證。有人作證還不夠,徐誌摩還把《徐誌摩、張幼儀離婚通告》發在了《新浙江》副刊《新朋友》上,以示昭告天下:徐誌摩和張幼儀終於離婚了。

張幼儀把自己的人生一分為二,“去德國前”和“去德國後”。 去德國前,她大概是什麼都怕,怕離婚,怕做錯事,怕得不到丈夫的愛,委曲求全,可每每受到傷害;去德國後,她遭遇了人生的最沉重的愴痛,與丈夫離婚,心愛的兒子彼得死在他鄉,人生最晦暗的時光,如一張大網,鋪天蓋地籠罩著她,一切都跌至穀底。 傷痛讓人清醒,就在這時候,她忽然明白,人生任何事情,原來都要依靠自己,別人的憐憫,搏不來美好的人生。離婚喪子之殤,讓張幼儀一夜長大,羞怯少女,轉身成為鏗鏘玫瑰,就算沐雨櫛風,她無所畏懼,很快開創出真正屬於自己的精彩。

在和徐誌摩的婚姻裏,張幼儀是徐誌摩的妻子、徐父母的兒媳、孩子的母親,她是任何別人需要她扮演的角色,唯獨沒有她自己。和徐誌摩離婚後,張幼儀身體裏那個迷失的自己被迫歸位,她告訴自己,必須振作,她要找到嶄新的人生。離婚後的張幼儀,奮發圖強,進入裴斯塔洛齊學院專攻幼兒教育,回國後開時裝公司,入主上海女子儲蓄銀行,都取得了相當的成功。張幼儀恨離婚,也感謝離婚。離婚後,她擁有了第二次生命。

張幼儀和徐誌摩離婚後,林徽因嫁給了梁思成,徐誌摩娶了陸小曼,張幼儀被甩在一邊,努力過著自強不息的女強人生活。當年在英倫的情感三角,已然破裂,主人公並沒有兩兩組合,而是各自幸福,各自辛苦。張幼儀有些恨林徽因,不為別的,就因為林得到了徐誌摩的愛,卻又把他踢開。張幼儀一直愛著徐誌摩,愛到她甚至不忍心看到任何人傷害他,詆毀他,盡管他做錯很多,傷了她的心,毀了她的命,讓她背負許多常人不能忍受的傷痛,她還是愛他。張幼儀對徐誌摩的愛是深沉的,非文藝式的,但她卻用時間熬出了最大的浪漫。她缺少的,僅僅是一些駕馭男人的技巧和一些靈動的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