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冰心:同行不同行,一個淡漠,一個熱情 (2)(3 / 3)

梁實秋的原配叫程季淑,和胡適是老鄉。梁和程是包辦婚姻。1921年,在清華讀書的梁實秋在桌上發現一張紅紙條,上書:程季淑,安徽績溪人,年二十歲,1901年2月17日寅時生。他立即明白,這就是父親為他安排的新娘。與魯迅、鬱達夫們對包辦婚姻的抗拒不同,梁實秋接受了。雖然不算欣然,至少也是坦然。人生玄妙,梁實秋撞了大運,程季淑當真中西合璧,新女性的好處她有,舊女性的好處她也悉數保留。她既接受了相當的教育,不至於單調、枯燥、乏味,又很具有舊式婦女的犧牲精神。她與梁實秋結婚幾十年,一直甘做梁背後的女人,安安分分做太太,相親相愛,哪怕雙鬢斑白。梁實秋翻譯得出《莎士比亞全集》,程季淑的支持功不可沒。

梁實秋一輩子,內心不是沒有悸動,據說在青島期間,他幾欲邁出婚姻圍城,去品嚐外麵世界的精彩,可是,他想了一想,又卻步了。程季淑以一種堅忍,贏得了最大範圍的普遍尊重。熬了多年,守了多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這種毅力,不但感動了梁實秋,也感動了世人。後來,程季淑在美國意外去世,梁實秋悲傷不已。寫下《槐園夢憶》,紀念亡妻。被傳為佳話。梁實秋將愛妻葬在西雅圖的槐園。他預訂了旁邊的墓地,準備在天年之後,來此長眠,與之為伴。然而他想不到的是,十三年之後,他卻被韓菁清葬在了台北的北海公墓——梁實秋“五好”了一輩子,臨了卻“英雄難過美人關”,與影星韓菁清來了段忘年戀。雖然是續弦,並非出軌背叛,但在冰心看來,同樣是不專一。梁實秋的好男人形象,在老友冰心心裏破碎了。

1981年,梁實秋的幼女梁文薔回大陸訪問,臨行前,梁實秋囑咐女兒替他找三位朋友——冰心、季羨林和李長之。梁薔找到了冰心,當時冰心正在住院。梁文薔送了一本梁實秋的書給冰心,說:“爸爸讓我帶句話,‘他沒變’。”冰心開心地笑了,說:“我也沒變。”兩個沒變,雲淡風輕,像是解釋,也像是回應。深味嫋嫋。

1984年,梁實秋的學生胡百華到大陸拜訪梁文茜,他們一起拜訪了冰心。當胡白華把梁實秋續弦韓菁清的照片遞到冰心手中時,冰心激動地用手指著照片上的韓菁清說:“他這一輩子就是過不了這一關!”胡百華回台灣探望梁實秋,將冰心的批評原音重現,梁實秋的回話耐人尋味:“我呀,她那一關我倒是穩當當地過去了。”趣味橫生。

後來,有人采訪冰心,冰心追思了一些友人,給了巴金以很高的評價,原因就在於“他對婚姻問題嚴肅的態度”,她感慨地說:

我的文人朋友多了,像梁實秋他們,要說才情什麼的,他們都有,就是沒有巴金這個專一,我最佩服他的也就是這一點,我最喜歡他的也就是這一點。

她還是對梁實秋再婚耿耿於懷。無可原諒。因為他沒能做到專一,打破了她認為的完美的婚戀規則——從一而終。也許正因為此,他們隻能做朋友。

冰心女士對梁實秋續弦尚且如此苛刻,對徐誌摩當然等而下之。

冰心不喜歡徐誌摩。這個不喜歡,倒不是厭惡,而是有點恨鐵不成鋼。因為徐誌摩“亂”,在感情上不專一。他愛上林徽因,拋棄張幼儀,娶了陸小曼,癡纏一生,掀起軒然大波,盡惹風流官司……在外人看來,這是詩人、名士人生中最值得津津樂道的花邊。但在冰心的字典裏,這簡直就是大逆不道。她一輩子最恨的就是不忠。

1931年,徐誌摩因飛機失事去世。冰心也心痛,她依舊正氣凜然,句句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