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知進而不知退,”
“不忍為同流合汙之苟安,”
“不合作主義,”
“為保持人格起見……”
“生平僅知是非公道,從不以人為單位。”
這些話有多少人能懂,有多少人敢懂?
這樣的一個理想者,非失敗不可;因為理想者總是失敗的。若然理想勝利,那就是卑汙苟且的社會政治失敗——那是一個過於奢侈的希望了。
有知識有膽量能感覺的男女同誌,應該認明此番風潮是個道德問題;隨便彭允彝京津各報如何淆惑,如何謠傳,如何去牽涉政黨,總不能掩沒這風潮裏麵一點子理想的火星。要保全這點子小小的火星不滅,是我們的責任,是我們良心上的負擔;我們應該積極同情這番拿人格頭顱去撞開地獄門的精神!
美文解讀
徐誌摩散文整體風格濃鬱鮮明,繁富華麗,輕盈飄逸。本文卻是少有的簡約質樸。這篇雜感的創作,起因是一場偶發的風潮,即事興感,直抒胸臆。與徐誌摩其他極富音樂美和繪畫美並兼有濃鬱意境的散文相比,這類率性而成,既忠實於生活又自由自在的文體,由於少了節奏和韻律等形式上的束縛,更毋須考慮意境的構思和辭采的雕琢,因此,可以說使作者獲得了心靈更自由的解放,更好地表達作者那種奔放不羈的野馬式情感。而且,全文大部分篇幅以反筆落墨,這造成文章結尾在氣勢上的一大跌宕。那股如潮的激情和飛動的氣勢,增強了文章的情感力度。
《猛虎集》序
閱讀指導
《猛虎集》是詩人生前最後一部詩集,1931年8月由上海新月書店出版,收詩34首,包括《再別康橋》《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山中》等,另有譯詩7首。作者在序文中說那時的創作狀態“簡直到了枯窘的深處”,然而,“久蟄的性靈”無意中又“搖活了”。 此時,徐誌摩的詩已經成為“性靈”的掙紮,“一刹那間靈感的觸發”與“感情的跳躍”,譜成一首首單純的、虛幻的歌,“唱著星月的光輝與人類的希望”。因此,《猛虎集》中的詩篇大多體現出一種飄忽空靈的美,迷惘與無奈的意味更加濃厚,成為詩人追求“純美”的結晶。
在詩集子前麵說話不是一件容易討好的事。說得近於誇張了,自己麵上說不過去,過分謹恭又似乎對不起讀者。最幹脆的辦法是什麼話也不提,好歹讓詩篇它們自身去承當。但書店不肯同意;他們說如其作者不來幾句序言書店做廣告就無從著筆。作者對於生意是完全外行,但他至少也知道書賣得好不僅是書店有利益,他自己的版稅也跟著像樣,所以書店的意思,他是不能不尊敬的。事實上我已經費了三個晚上,想寫一篇可以幫助廣告的序。可是不相幹,一行行寫下來隻是仍舊給塗掉,稿紙糟蹋了不少張,詩集的序終究還是寫不成。
況且寫詩人一提起寫詩他就不由得傷心。世界上再沒有比寫詩更慘的事;不但慘,而且寒傖。就說一件事,我是天生不長髭須的,但為了一些破爛的句子,就我也不知曾經撚斷了多少根想象的長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