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自序:開放的人生,才有更多的出口(2 / 2)

為什麼非得像伊恩·厄舍一樣,但山窮水盡之處,才能開啟另一種不同的人生呢?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那麼一張心願清單,想要這樣的生活,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困難。隻是,我們被生活的表象迷惑住了,以為隻有某一種流行的生活軌跡,才是最體麵、最安全、最亮麗的。單調的人生就是這樣創造出來的,被表象所封閉,生活在表麵,平行、粗糙、沒有折射線,一旦從高處滑落,就很難有回彈力;開放的人生在時時尋找不同,也鼓勵嚐試不同,這種不同是符合自己心性的道路,每一個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不同的出口。這樣的生活才像真的鑽石,具有多麵性和多樣性,立體、豐富,對著陽光,無論轉向哪一麵,都能折射出精彩!

我整理采訪的一些青年人物時,發現了這樣一群人,他們大多是八零九零後中的一些青年,在生活中活出了不一樣的色彩。在當初的采訪中,他們不僅給了我生活的很多的反思,在相關媒體刊發後,也引起不少讀者關注和反響。

怎樣才能過自己內心想要的生活?他們有不同的回答:

花了一年時間,環球旅行采訪全球名人的餘瑩說:“去做,你永遠不知道生活會為你帶來什麼驚喜。在我過去淺薄的人生經曆中,有很多次這樣的體驗:你並不知道前方的路是怎樣,但是因為心中懷有一份熱情,一份執念,便毫不猶豫的出發。而生活,給我的禮物,是幸運。我因此許多次讓自己夢想成真,也開始相信夢想的存在。夢想,從來不在遠方,夢想,在去做的路上。這,便是後來我開始籌備夢想采訪的動機。人,總是懷有一些美好的願望,但人和人麵對這些願望的反應,卻各不一樣。有的人,隻是將它作為一個幻影,但還有的人,心懷夢想,便立即付諸行動,從不等待。”

張安定在做青年誌的調查中發現,我們成長的年代,是不確定的年代。我們麵對的世界,是一個日漸富足,但愈發讓人混亂和不安的世界。不確定的年代,意味著難以把握的風險,更難以建立的信任。對於個體來說,最難的事情,是在不確定中,明了自己的身份、熱情、方向和夢想,探尋生活的意義。消費主義正在過度定義年輕人的夢想和生活方式。麵對不確定,很多人尚未開始嚐試新的可能,就已經退縮。或者,早早開始奮鬥,卻始終隻信仰物質標準下成王敗寇的單一向度。青年誌相信年輕的創造力,相信世界的可能性,相信不隻有一種價值觀,相信一切有趣的東西。

其實我想做的和他一樣,把生活中那些有趣的人和事挖出來,讓人們看到,尤其是讓混沌中的少年看到,生活還有另外一種可能,有人已經開始在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