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指數:★★★★☆
出鏡人物1:鄭永駿,廚師、旅遊衛視《誰借我廚房》外景主持人
帶把菜刀上路,借個廚房旅行
想看什麼,就第一時間去看;想學什麼,就第一時間去學;想做什麼,就第一時間去做。把所有的這些想法都變成現實,對我來說人生就沒有遺憾了。14歲拿起廚刀,用行走提高廚藝,借過158個廚房,拜訪過96位師傅,我覺得這個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就是做菜。22歲開始環球旅行,徒步、搭車、騎馬、騎摩托,用廚藝換食宿,去過23個國家,126個城市,現在在中國繼續學藝,繼續旅行。不管任何時候,隻要想做什麼就竭盡全力去做。不要讓現實的麻煩擾亂了你的美夢,比如說,去巴西開個燒烤攤兒……
——鄭永駿
初次見到鄭永駿的人都以為他是一位搖滾歌手,一頭非洲風的披肩發,有時紮著小辮子,包著時尚頭巾。其實他是一位廚師,在北京開著一家自己的餐廳。但他更愛的是旅行和冒險,一般的旅行者出去都要帶上帳篷、水、食物之類的必備東西,但鄭永駿的行李永遠是那麼簡單,一把菜刀、幾本菜譜,他的旅行方式是以廚藝換免費搭車和食宿。
每到一個地方, 鄭永駿都會去逛當地的菜市場,看有什麼特殊的原料,向本地人打聽有什麼當地特色菜,誰做這些菜做得好,繼而找上門去,請求跟進廚房學習,作為交換,他也會奉上幾道自己的拿手菜。他把這種做法稱作“借廚房”。
通過“借廚房”,鄭永駿走過了北美洲、澳洲、東南亞,他的下一站是歐洲。
拿起菜刀,是戀愛的感覺
鄭永駿是出生在加拿大的混血兒,父親是祖籍廣東潮州的越南人,母親是有華人血統的老撾人。小時候家庭生活比較困難,因為父母工作繁忙,鄭永駿作為家裏的長子打小就跟母親學習做飯、買菜。
母親是一個非常會做菜的人,做菜的時候又非常注重細節,比如淘米水的水溫她都會很在意。“人家買菜十分鍾,我媽要花一個多小時。她對買菜很講究,總會告訴我這個怎麼選,那個怎麼挑。”14歲,媽媽把鄭永駿送到美國一個親戚開的中餐廳打工,從做服務生開始,到洗菜、切菜的廚工,廚藝基本功就在那裏練成的。
回到加拿大,他對廚藝的興趣已經日漸濃厚。對於做菜的熱情,用他自己的話來講,隻有談戀愛才能找到相同的感覺。大學時如願進入加拿大L.C.大學讀法式料理專業,他白天上課,晚上到各個餐廳去打工,和形形色色的廚師交朋友。
有一天,他偶遇加拿大名廚Susur Lee,酒逢知己千杯少,這位名廚講起他青年時候學藝的故事,他告訴鄭永駿,要成為大廚,就不能光從書本上學習,要多出去走走,到不同的地方了解不同的風土人情和菜係風格,然後把這些變為自己的經驗,用不一樣的方式創新出風格。
那一刻,鄭永駿少年時看過《丁丁曆險記》後渴望周遊世界的夢複活了。他決定出去旅行,找尋自己的廚師故事。作為環球遠行的第一站,沒有精挑細選,也沒有考量餐飲文化,一覺醒來,他便飛赴澳大利亞,身邊陪伴的隻有一隻幾十斤的大包,裏麵的主角不是日常用品,而是重達6公斤的一套菜刀,幾公斤的菜譜和一塊滑板。他覺得有了這三件寶,走遍天下都不怕。
寶貝雖好,但也常給他帶來麻煩。在旅行中,一位長發飄飄、身背刀具的男人總會讓火車站的工作人員將他視為“危險”,而他的菜刀則成為火車站被扣品中的常客。每次坐火車,鄭永駿都要煞費苦心地去解釋,說服工作人員放行。雖然辛苦,但從悉尼到東北部的Cairns城,鄭永駿品嚐到了澳洲的特色飲食——袋鼠肉和鱷魚肉,這讓他無比興奮。為了更好地了解當地食物的性味和營養成分,他經常逛當地的市場,與小販聊植物的種植特點與營養成分。一次,他還特地來到一家橘園打工,幫助農民種橘子,熟知了栽培特點和食物屬性後,他得出了當地食物最佳的烹飪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