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浙江考察,有一個地區讓我感慨萬千,就是浙江永康,大家可能聽都沒聽說過。永康家家都是小五金店,在網上做出口,全球97%的滑板車是從永康出口的,而98%以上的滑板車的出口都是從網上走的。中國很多企業用電子商務,有意思的是,基礎越好的地方,越不用電子商務。上海的很多企業認為,我們有的是渠道,幹嗎要用電子商務?廣東的企業也是,我香港、台灣有的是渠道,幹嗎要用電子商務?一旦香港、台灣的渠道斷了,這邊就全亂了。我昨天碰到一個小女孩,她說,我現在最大的訂單是10萬美元,最小的是1000美元,10萬、20萬美元的訂單都是我一點點培養起來的,我做得小,但我做得舒服,人民幣再升值也沒有問題。我覺得,她的這種思想應該讓更多的企業了解。商人都有一種心態,不會告訴你自己家樓底下有很多黃金,一定會自己把它埋掉、花掉。所以,我們要想辦法把成功的案例講出來,這樣,我相信我們周圍的很多企業會做起來。
廣東是中國的出口大省,中小企業也很多,有意思的是,我們阿裏巴巴做了九年,一直進不了廣交會,永遠在門口轉來轉去。我們已經想過所有的辦法,我甚至想,如果廣東政府不生氣,我就買一萬桶油漆,在地上打上阿裏巴巴的廣告。我們還曾經包了40輛大客車,在廣交會周邊繞來繞去做廣告,但還是進不去。為什麼?不是我們把交易會當競爭對手,而是很多交易會把我們當競爭對手,他們認為我們肯定會滅了他們。其實,蝦有蝦路,魚有魚路,我們滅不了他們。還是這句話,我們的主要責任是幫助中小企業。
我還想強調一點,我們阿裏巴巴不想從中小企業口袋裏掏錢。在員工培訓的時候,我跟我們的員工講,深圳的一輛中巴車上下來21個人,20個人是銷售人員,每個人都拎著包。我們的銷售人員跟他們的區別是什麼?所有的銷售人員都想把人家口袋裏的錢掏出來,這是銷售的最高境界。但是,我們阿裏巴巴這樣走是走不久的,我們希望幫別人把五塊錢變成50塊錢,多出來的45塊錢裏,我們拿該拿的兩塊錢,這是責任。當互聯網企業有這種精神的時候,傳統企業就會越打越累。我們要和政府一起努力,建立起互聯網時代和21世紀的精神、文化、意誌。作為一個不懂互聯網的人、一個不懂計算機的人,走到現在,我最大的收益是懂得了開放、分享、全球化和承擔責任,以及學習。
電子商務要普及,關鍵是要幫大家消除恐懼感。有些企業,外貿做得很好,卻總覺得不行,產生莫名其妙的恐懼感。我們怎麼幫他們消除恐懼?還是這句話,我們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誘之以利、繩之以法。曉之以理和動之以情我們已經做了九年了,現在我們希望多做一些誘之以利的事情,也就是多做一些實實在在的電子商務培訓,發揮榜樣的力量。大家可以來聽聽,人家講的不是理論。電子商務是一門技能,就像學語言一樣,天下沒有吃下去就能學好英文的靈丹妙藥,想說得跟老外一樣好,需要點點滴滴的練習,越練越強。我相信,大家一旦上了這條船,會嚐到甜頭,會一步一步往前走的。
阿裏巴巴之所以能走到現在,不是因為我們強大,不是因為我們聰明,而是因為我們堅持了九年。當時跟我們競爭的企業,至少有一兩千家,但它們沒有像我們一樣堅持下來,或者說沒有我們這樣的使命感、價值觀。為什麼阿裏巴巴能從18個人變成一萬個人,而且每個人都充滿激情地往前走?我不敢說100%,至少我們70%的員工相信使命感、價值觀。價值觀貼在牆上是沒有用的,我們把它納入了考核體係,我們的考核辦法是價值觀占50%,業績占50%。業績很好、價值觀很差的員工,我們稱為“野狗”,要殺掉;價值觀很好、業績不好的員工,我們稱為“小白兔”,也要殺掉。
必須有相應的文化製度來配合產業的發展,我們希望從普及教育開始,對大家誘之以利,把大家慢慢培養起來。電子商務今後的路還很長,我們希望,十年以後,中國和全世界將沒有人再談什麼是電子商務,中國也再沒有人歡迎馬雲出來講電子商務,因為到那時,互聯網和電子商務將滲透到每家企業、每個家庭、每個公共環境裏,就像現在的彩色電視機一樣普及。這是我們所希望看到的,是我們的使命,也是我們的工作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