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大數據時代管理者的必備素質(1)(1 / 3)

前言

我在國際企業工作多年,後來又從事培訓谘詢工作。在很多場合,朋友們大都會問我一個問題:“中國企業和國際企業最大的區別是什麼?”對於這個問題,我的回答就是:“數據和量化!”許多人膜拜喬布斯的敏銳直覺,感慨他設計出了一款又一款驚世的完美產品,能一次次拯救蘋果於危難。但是,大家千萬別忽略了,當有人向喬布斯彙報使用Flash軟件會使iPhone手機耗電量大增時,喬布斯說:“給我數據。”中國企業不缺奇思妙想的創意商業模式,也不缺富有魅力的領導者,更不缺開拓進取的精神。可以說,優秀的戰略和商業模式需要天馬行空的想象和藝術家的靈感。然而,在具體操作的時候,如何準確地把想象變成產品,以及如何成功地進行複製,卻需要用數據來進行規範和指導。

當中國的管理者學習通用電氣前任CEO傑克·韋爾奇的國際化、多元化戰略設想,以及他高情商的管理風格時,也不要忽略了傑克·韋爾奇收購企業時,是靠他對數據的高度敏感,才能從眾多備選公司中找出最具潛力的企業。其實,數量化管理方法在企業生產管理中,是比較好操作的。因為對設備和物料的精確描述相對較容易,比如溫度多高、質量多好等,都是可以用數據準確描述出來的。但對於人的管理方麵,由於人的思想和情緒對工作的影響很大,導致在不同的情況下同一個人的表現可能會截然不同,因此如何在企業管理中對人進行準確、客觀的評價就是個挑戰。

始創於1837年的寶潔,已經成功守業一百七十多年了。許多人認為寶潔是一間神奇的公司,而它真正的神奇則源於一套科學客觀的量化管理係統。而且,寶潔也是全球範圍內最早提出“品牌量化管理係統”的公司。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也曾說過:“沒有科學、量化的目標,微軟離破產永遠隻有十八個月!”數量化的思維,已經融入了眾多國際企業職業經理人的血液之中,用數據而非感覺進行判斷與決策,也已經成為他們的一種信條。應用量化思維進行科學管理,正是許多中國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努力的方向。

理解數據,應用數據,相信數據,是中國企業發展的新動力,也是中國企業管理者迫切需要掌握的能力。很早以前,我就看到過這樣一張圖,描繪的是隨著人在職場上的職務變化,對其能力的要求也在發生變化——技術能力的要求在降低,而在管理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等方麵的要求在不斷提高。而抽象思維能力就體現在,能夠把紛繁的業務用精確的數據體現出來,能夠用清晰的數據把各種業務狀態呈現出來。

職務與能力要求對應圖經常聽很多企業領導談到“科學管理”“職業化”等詞彙,仔細一問什麼是科學管理,職業化又如何體現,雖然會得到各種不同的答案,但歸根究底這些答案都離不開一個詞——數據。科學管理的客觀和實證精神離不開數據,職業化的重要標準“守時”也體現在對時間的量化把握上,而中層管理者需要的上傳下達更需要用數據來精確傳遞。

國際頂尖企業的成功秘籍

國際品牌汽車企業為什麼能夠生產出安全可靠的汽車?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長期以來這些企業通過大量試驗,積累了大量的數據,從而不斷推陳出新。汽車公司通過碰撞試驗,對汽車在受到外力重擊的情況下的形變進行了統計。中國的觀眾非常喜歡好萊塢影片,很多人認為好萊塢的電影極具創造力。但殊不知,好萊塢看似各不相同的電影其實都是用相近的模子做出來的,都是用數據作為製作的標尺。好萊塢的編劇是非常重視劇情結構的,因為劇情結構是對觀眾心理深入研究的產物。通過對劇情結構的研究,編劇非常清楚觀眾在觀影的某個時刻最希望看到什麼,便在那一刻通過劇情滿足觀眾,給觀眾情理之中卻又意料之外的驚喜,從而讓觀眾得到最大的滿足。

好萊塢的《變形金剛》《泰坦尼克號》等大片,大都嚴格遵循好萊塢的量化劇情結構,精確到秒。以《阿凡達》為例,開片十幾分鍾裏交代了故事的背景,一個殘疾軍人如何來到潘多拉星球、潘多拉星球上有什麼、阿凡達為何物、人類去潘多拉星球幹什麼……在好萊塢模式中,如果前十幾分鍾不能把故事的前因後果交代清楚,觀眾就會失去耐心,所以導演們基本都把這一規則作為鐵律來遵守。我們經常能在報紙、雜誌上看到很多關於優秀國際企業的管理方法、製度等,但我們看到的這些內容,其實並不是它們最核心的成功要素。國際頂尖企業最重要的成功秘籍是這些製度建立的基礎——數量化的土壤。在這些企業裏,運用數據和客觀方法已基本成為一種思維慣式,沒有數據就不會輕易做出結論。從市場分析預測到戰略的實施與評估,他們都會嚐試用數量化的科學方法實施。

下麵,來看看著名的沃爾瑪公司是如何應用數量化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