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我們的生活中,能有很多人真正從高出生活一點點的位置來俯視自己一生的作為。從一開始迷迷糊糊地上大學,到參加了工作、結婚生子,這一個過程似乎理當如此,也隻能如此。不是不想改變,而是習慣了安逸的生活,沒有承擔風險的勇氣。還有一些人,他們有理想、有抱負,不甘心在一家單位“苦熬出頭”,但是空有一腔熱血,隻知道盲從,沒有給自己選定一個真正的目標和方向。他們總是跟著流行走,跟著潮流走。時下流行做什麼,他們也跟著做什麼,人生毫無激情和創新可言。這也注定他們的人生隻能平淡如常,因為缺乏思想。
如何讓人生精彩充實?如何讓自己在芸芸眾生之中獨一無二?那就需要我們有自己的視角去看問題,能發出自己的聲音,有自己的思想見地,而這,正是需要我們看得遠一些,將整個世界看得清楚一些。
有了遠大的抱負,改變你生命的視角,你就能看見一個不一樣的世界,擁有一個不一樣的人生。一個人視角的廣度和寬度決定了他人生舞台的大小。胡雪岩擁有廣闊的視角,也就注定了他與眾不同的人生。如果一個人的視角隻局限在眼前,就容易變得短淺,更別說更好的發展。可是一旦你換個角度、放寬視野,驚歎於世界之大時,我們就會感到,那些曾被自己看重的東西,其實是那樣的微乎其微。
每個人都是一個廣闊的世界,心的格局可以很寬很大。一旦你的格局被放大,你的視角無限延伸,你的事業和人生也將上升到更高的層麵。
押寶王有齡:要舞台,而不是飯碗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這是眾所周知的俗語,一個人立身於世,做人做事,都不可能孤身一人,就算你有天大的本事,赤手空拳隻是空話,要想做大做好,有本事的人,都要有幫手,都要人照應。胡雪岩對這一點非常通曉,所以十分看重對幫手的物色。
陳世龍評價胡雪岩道:“越是本事大的人,越要人照應。皇帝要太監,老爺要跟班,隻有叫花子不要人照應。這個比方不大恰當,不過做生意一定要夥計。胡先生的手麵你是知道的,他將來的市麵要撐得奇大無比,沒有人照應,赤手空拳,天大的本事也無用。”這話說得一點也不假,胡雪岩能夠成功,很多時候都是依靠身邊的人。當然,怎樣才能找到真正幫得上自己的人,就得靠自己平時所積累的才識和能力。能夠觀察到常人所不能察覺的,果斷地決策出有利於自己的準確信息。
拿王有齡來說,他不會做官嗎?應該不是的,他也是飽讀詩書、滿懷壯誌。可是他要是沒有碰上何桂清、胡雪岩這樣的人,恐怕不會有後來的成就。
父喪後的王有齡隻是一個落魄文人,要錢沒錢,要名沒名。雖然捐過一個鹽課大使,但若是排下來,下輩子可能都輪不到他。這個時候,胡雪岩出現了,他覺得王有齡有發達之相,於是資助了他500兩銀子,由此王有齡才有了動身前往京城的盤纏,才能夠巧遇舊時受到王有齡父親照顧的何桂清,才會有何桂清向浙江巡撫黃宗漢推薦王有齡一事,才有可能成為黃宗漢門前的紅人。一切巧合之事串聯起來,不難發現這其中缺少任何一人的幫助,都可能成就不了未來紅火的事業。
當然,王有齡後來官運亨通,最大的功臣還是胡雪岩。
一進官場,王有齡就遇上了漕運的麻煩,是胡雪岩的出謀劃策,解決了這個問題,幫他鞏固了在官場的地位,他也很快升為湖州知府。
渴望成功,追求卓越,我想這是每個人所夢想的。但是個人的發展離不開來自外部強大資源的支柱,離不開一群在你後頭真正操盤的人。正如陳世龍所說,胡雪岩本事再大也要有人照應,確實是,胡雪岩走紅,靠的是王有齡、左宗棠、古應春、尤五、劉慶生甚至張胖子、劉不才、柳成祥……
談到人之後,我們還要談到人背後的資源。王有齡的背後是政府,大多數的權力是被政府官員所掌控的,在胡雪岩所處的那個朝代,“權重如山,財流如水,火到豬頭爛,錢到公事辦”的俗語正是說明了權錢之間的關係。有了權勢,自然就有了財源、有了財源、才會能爬上更高的權勢之山。押寶王有齡,從權力中去獲取資源,是胡雪岩打得非常好的一個算盤。整合資源,謀取更強大的力量,不僅胡雪岩要精心盤算,拿到我們現實中,依舊要懂得依靠資源辦成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