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自己開錢莊的好處就在這裏,既能夠靠貸款來賺取利潤,又不用為做其他行業的資金來源而擔心。隻要錢莊的信譽在,錢財就會源源不斷地投入進來。有了資金,才能夠把錢投入商海中去讓他增值。當然,要籌集別人的錢,讓別人對自己產生信任是最為關鍵的。
借勢經商:順勢而為,最省力的取利方式
勢,就是積蓄起來的力量的走向。借勢順勢的根本目的是為了造勢取利。就好像胡雪岩所說的:“勢利,勢利,利與勢是分不開的,有勢就有利。”所以在胡雪岩的商業經營裏麵,他十分注重先取勢後獲利。
懂得借勢經營的胡雪岩,商業活動十有八九是圍繞著取勢用勢展開的。他從來不放棄每一個可以拓展自己地盤,張揚自己勢力的機會。其實能夠做到這一點,是十分難得的。
胡雪岩在奮鬥過程中,眼光並不是單一的。他的所作所為一共借取了四股勢力。
首先是權勢,掌權者之勢。無論是從他不惜丟掉職業換取王有齡的升職,還是忍痛割愛送愛妾阿巧給何桂清,抑或是西征出資協助左宗棠等等,最後胡雪岩硬是成為了商人之中,不僅有官有職,還有禦賜黃馬褂的最特殊的一個。
當然光有權勢是不夠的。這不得不提到第二種“商場優勢”,商場上的優勢,體現著胡雪岩時時都在謀求商場上的主動地位和與同行的良好關係上。正是因為能夠獲得同行的信任,因為積極主動的拓展業務,形成行業壟斷,他才能夠主動出擊。
這第三勢,就是江湖勢力。江湖不是任何一個範圍,行走在這世界你就莫名其妙地踏入江湖。胡雪岩借助江湖勢力是從尤五為首的漕幫勢力。倘若沒有漕幫的支持,他不可能比別人掌握那麼多商機和信息,甚至獲得便利保護。
最後一種,是大概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洋勢。胡雪岩在涉足商業之處就抱定要與洋人抗衡的念頭。但他的事業有成與洋場勢力是分不開的,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這句話不無道理。
確立自己的洋場勢力,這一路要從胡雪岩第一次做絲繭生意開始,在同洋人打交道的時候,他遇到了洋買辦古應春,兩人一見如故,共同相約要作出一番事業來。
後來胡雪岩因主管了左宗棠為西北平叛而特設的上海采運局而確立了自己在洋場之上的地位。身受左宗棠信任的胡雪岩,坐鎮采運局。漸漸形成了胡雪岩買辦的壟斷地位。因為受到左宗棠賞識,在掌管采運局期間,他總共籌得洋款,前後合計一千六百萬兩以上,購買洋槍和炮械輪船機器更是不計其數。作為大清將臣左宗棠看重的紅人,這生意一做就是二十幾年,洋人自然也就賣力的巴結。這才奠定了他洋場勢力的形成。勢力一旦形成,就自動產生了一個保護圈。因為洋人都信準了胡雪岩,自然對那些不打想幹的人都不大信任。就拿江南製造總局的一個買辦來說,他滿心歡喜的接了一單軍火生意,卻被洋人告知,槍支的底價早就告訴胡雪岩了,要想做成這筆生意,無論是誰都要給胡雪岩留折扣。但這一個小的例子,足以見胡雪岩的成功。
從胡雪岩的經商生涯來看。最突出的就是他能夠善於應對危機,把握秩序,借取八方之勢,謀求錢財。能夠將鬆散的各種資源進行整合,安排和調度,最後才成為一個成功的商界人士。
麵對清政府被迫對外開放和太平天國運動風生水起,中國成為一個多方勢力並存的混亂局麵。胡雪岩所表現出的與眾不同,使得他能夠將各種勢力有效的自我組織,充分利用。奠定新的關係網,最後取得成功,不能不說是“勢之所至,理所應當”。
懂得借勢的人往往能與眾不同,出類拔萃,更容易成功。
有一個證券公司的業務員,剛進入這一行,一直無法提升業績。他的心裏很著急,但這行競爭實在是太大了,即使鉚足了勁,還是很難有起色。
過一陣子,這個業務員突然像是有神明護身似的,客戶一個接一個地自動找上他,而他竟然成了全公司業績最好的業務員。
這家公司的經理覺得不可思議,自己幹了幾十年,也沒見過一個初入這行的人會突然莫名其妙地大紅大紫,於是就暗中注意他是怎麼吸引客戶的。他發現業務專員經常帶客戶到自己的辦公桌旁談事情,這個辦公室裏的每個位子都是單獨隔間的,於是他有事沒事就假裝經過業務專員的桌旁,可是並沒發現他對客人說些什麼特別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