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業務員不在辦公室裏,經理經過他的辦公桌時,不經意地看了一眼他的桌子。 “這小子!原來如此。”經理站在辦公桌前像是發現了新大陸,笑著自言自語。
原來,在業務員的桌子上,擺著許多張自己家人的生活照。可是,在這些生活照中間,又穿插擺著幾張在不同場合拍攝的放大照片。而這些大照片,竟然全是一位股市大亨的。 當客戶來了坐下來和他談生意時,看到這些照片,就會想:“哇!他跟這位大亨一定關係不淺,跟著他走準沒錯!”
這就是利用人們崇拜名人的心理,借助名人的光環照亮自己。
這個小職員的方法跟胡雪岩的謀略可以說的如出一轍。表麵上看這個小職員耍了小聰明,但是他懂得借用名人頭上的光環,為自己服務,幫助自己快速成長。通過努力,一步一步把“假勢”變成“真勢”,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要學會這種創造精神,從新的角度審視周圍的環境,仔細分析,把握住方向,沒準也會順勢而起,取得成功。
置辦洋槍:跨越窮人的圍牆,絕不孤軍作戰
王有齡經兩江總督何桂清的推薦和密保,升任浙撫。何桂清、王有齡、還有江蘇巡撫薛煥三人連成了一條線,牢牢掌控著蘇杭這塊富庶之地。此時,太平天國運動興起,擾得整個清王朝不得安寧,上海、蘇州、杭州這樣的錦繡之地自然也逃不開太平軍的窺視。於是,鄉紳、官兵、商人紛紛起來,舉辦團練,保境安民。
自鴉片戰爭以來,清朝政府緊閉的大門被打開,洋人的洋家夥出現在了街頭巷尾,你打我殺的戰場上,洋槍洋炮成了必要的武器。王有齡和胡雪岩深知洋槍的厲害,那可是隔了半裏之遠都能要人命的家夥,有了這種武器,舉辦團練,威懾性自然會大些。於是王有齡派胡雪岩前往上海置辦洋槍。
買洋槍,錢是不用愁的,因為在上海已經有了自己錢莊的分號,直接提就可以。關鍵是要找一個人,能和洋人通氣的人。胡雪岩立刻想到了古應春。
胡雪岩是在一樁生意中和古應春認識的,兩人非常談得來,有種一見如故的感覺。古應春很熱心,祖籍廣東,小時候在教會學校裏念過幾天洋文,所以來到上海後,就在一家洋行裏找了份工。
胡雪岩找到古應春後,說明了來意。古應春馬上幫他聯絡起來。
主動尋上門的,自然也就有架子可擺,洋人故意把每支洋槍的價格抬高,這令胡雪岩非常著急,也很是惱火。古應春和洋人交涉過後,告訴胡雪岩,他敢出這麼高的價錢,很有可能是太平軍找他洽談過。
胡雪岩想了想,讓古應春帶話,來中國,是跟官府打交道,還是跟長毛打交道?
洋人回答道,跟誰打交道不管,隻要給錢一切都好辦。
爬滾商場的胡雪岩知道,這是用上商人的那一套了。看來要想把那洋槍買到手,還真得動動腦筋。
他又問古應春,太平軍交款了沒?
洋人回答,隻要貨一到,他們就交錢。
胡雪岩想著,該嚇唬嚇唬他,這畢竟不是你老外的地盤,你想怎麼著就能怎麼著的。於是要古應春跟他說,要他當心遭劫,這一帶飛賊可是蠻橫的很。
洋人不太信邪乎,問胡雪岩怎麼知道有飛賊出入的。
胡雪岩笑了笑,告訴他,我並不生來是官,生來是商,我也是半道出身的,江湖我也混過,現在還有拜把兄弟在那坐著呢。
不知那洋人相信了沒有,不過聽完這話之後,倒也沒再說什麼。
光嚇是不管用的,還得讓他知道確實是誠心誠意地來買槍的。於是胡雪岩又托古應春轉告洋人他要買的具體數量,並且強調這單生意做好了,少不了以後的來往。
要買的數量可不少,洋人倒也來了興趣,順道問古應春,胡雪岩到底是幹什麼的?
胡雪岩並沒有隱瞞,一來表明身份以表誠意,二來可以讓他放心,這樣的身份是值得這樣的買賣的。
洋人知道胡雪岩的身份後,馬上改變了態度,稱這單生意可以談一談。
見洋人的立場有所改變,胡雪岩也就爽快地答應買槍的銀兩一次性結清。你既然誠意如此,我當然不能逼人太甚,何況還是條肥魚。洋人答應下調每支槍的價格,還專門派技師陪同胡雪岩進行調試,另外附贈兩隻小手槍給胡雪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