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眼神的運用需要從注視的時間、角度、部位等方麵加以注意。一般和對方目光接觸的時間是和對方相處總時間的1/3為宜,每次看別人的眼睛3秒作用是最好的,讓人感覺比較自然。當和人交談時,聽的一方要多注視說的一方,經常保持目光的接觸,以示在認真聆聽,而長時間盯著看或左顧右盼都是失禮行為,會讓對方感到未受到尊重。交談中一段內容結束、暫時無話時,應該把目光移開,以免因為一時無話而尷尬不安;當別人說錯話時不要正視對方,免得對方誤以為是對他的諷刺和嘲笑。注視別人時,不要單單注視對方的眼睛,給人一種死盯著看的不禮貌、不友善的感覺,應該目光柔和地照在整個臉上。也不要反複打量對方,無論對方是異性還是同性,頻繁或者長久地注視陌生人都是沒有教養的表現。
在運用目光時,要注意到目光的注視區域也就是人的目光所注視對方的具體部位。根據人們交往目的和內容的不同,有一個很有趣的三區域分法,把對方的麵部自上而下分成三個區域:公共凝視區域,社交凝視區域和親密凝視區域。
公共凝視區域,是在洽談業務、貿易談判或者磋商問題時所使用的一種凝視。這個區域是以兩眼為底線、額中為頂角形成的一個三角區。在洽談業務時,如果你看著對方這個區域就會顯得嚴肅認真,對方也會覺得你有誠意;在交談時如果你的目光總是落在這個區域,就能給人一種專業人士的姿態、專注的神情和睿智機敏的感覺,你就能把握住談話的主動權和控製權。這裏麵,你對對方智慧所在的額頭的關注,似乎反映了你的智慧,這就是這一凝視區域的關鍵所在。
社交凝視區域,是以兩眼為上線、唇心為下頂點所形成的倒三角形區域,通常在社交場合所使用的這種凝視。當你和人談話時注視著對方的這個部位,會給人一種平等、輕鬆的感覺,可以創造出一種良好的社交氣氛,象一些茶話會、朋友聚會和舞會等場合就適合這種凝視。這一凝視區域包括了五官而忽略了額頭,大概說明友情不需要算計,增添的嘴唇鼻子顯示著情感的流動。關注這一區域會給對方一種親近之感。
親密凝視區域,即親人、戀人之間使用的一種凝視。這個位置是從雙眼到胸部之間,往往帶著親昵和愛戀的感情色彩,一般非親密關係不宜采用這種方式。這種微妙的區域擴大顯示著你和對方的親密程度,因此不須交代,相信也不至有人習慣於隨意而為。
這些區域的劃分是就一般情況的大致區別,並非刻板教條。但總而言之,正常的目光注視部位,麵部是最合適、最保險的,它可以保證你在別人心目中的良好形象與優雅氣質。
舉止,比外表更重要
我們盡管可以通過化妝衣飾把自己的外表裝扮得光鮮靚麗,但是假如不注意自己的舉止修養,一樣不會受歡迎,也許還比沒有裝扮更使你難堪。在社會交往中,應該做到舉止得當。所謂舉止得當,是指社交者能夠了解某些舉止具有的特殊禮貌意義,在社會交往中,在適當的場合裏,正確地運用這些舉止,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願。優美的舉止就好像漂亮的服裝一樣,能起到裝點門麵的作用。如果能把優美的舉止與內心世界的良好修養結合起來,那就是一個非常優秀而備受人們喜愛和歡迎的人。優雅的舉止在公眾中具有巨大的感召力,甚至會產生一種魔力,一個風度翩翩的男子,不僅在男人群裏具有很大魅力,而且對異性更具有吸引力;一個風姿優雅的女子所起的效應比男子的還要大得多。所以,在社交生活中,舉止是否優美、得體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我國古代人在這方麵就很注意,不斷從實踐中總結提煉出很多形象、生動、逼真、易學、易做的標準和榜樣,例如站如鬆、走如風、坐如鍾、臥如弓等,都是以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事物作比喻,使其一目了然,簡單易行,人人可以為之。
優雅的舉止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要靠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地培養、積累起來的,隻要有意識地鍛煉和培養,任何一個人都是可以做到的。人的舉手投足間,可看出其言行舉止的修養水平。我們在交往中應做到舉止有度。所謂舉止有度,是說一個人的舉止要符合一定的標準,即“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站相是站立的姿態。一個人在站立時要保持身體正直,切忌東倒西歪,聳肩駝背。正常的站立姿勢的基本要求是:從正麵觀看,其身軀應當正直,頭、頸身軀和雙腿應與地麵相垂直;從側麵看,其下頜微收,眼平視前方,挺胸收腹,整個體形顯得莊重、平穩。兩腿間距不宜過大,以不超過一腳為宜。站立時間較長時,可以一腿支撐,另一腿稍稍彎曲。站立交談時,雙臂可隨談話內容做一些手勢,但不宜將手插人褲裝裏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擺弄一些小物品,因為這樣做既不莊重,也顯得缺乏自信。
坐相是坐著的姿勢。一個人坐著時姿態要端正,不要東倒西歪、兩腿抖動,也不要一條腿放在另一條腿上,翹著“二郎腿”。正常的姿勢是:在無靠背的座椅上就坐時,上身應保持正直微向前傾,兩肩平行,自然下垂,兩手隨意放在膝頭,腿距與肩寬大致相等,兩腳自然著地。在有靠背的座椅上就坐時,身體可以微微向後傾,靠在靠背上,但不要仰靠,露出懶散的樣子。另外,坐著時,腿不宜分得過開,女性尤應注意。
除了站相和坐相之外,還應該注意走路的姿勢。走路時身體應當保持正直,不要過分擺搖,不要兩臂擺動不均,不要一肩高一肩低,也不要左顧右盼,兩眼應平視前方,兩腿有節奏地交替向前邁進,步履輕捷,不要拖拉,兩臂在身體兩側自然擺動。
人們在交際中經常使用的禮貌舉止有:點頭、舉手、握手、鞠躬、起立、鼓掌、擁抱。
(一)點頭
這是一種最常使用的禮貌舉止,經常用於與他人打招呼。用點頭來打招呼時,點頭者應兩眼看著對方,麵部略帶微笑,等對方有表示時再轉向它方。點頭打招呼也可以在較大的迎送場合使用,當迎送者較多或距離較遠時可以用點頭表示敬意,也可以點頭和招手配合使用。
(二)舉手
這是一種與對方距離較遠或交臂而過時間倉促時的打招呼方式,也是一種常見的禮貌舉止。由於條件所限,打招呼者無法與對方交談或站停施禮,在這種情況下,舉手打招呼是最合適的。這種方式不但可以表示認出了對方,而且還可以在短時間裏、遠距離內表達你的敬意。
(三)握手
手要潔淨、幹燥和溫暖。先問候再握手。伸出右手,手掌呈垂直狀態,五指並用,握手3秒左右。不要用左手握手。與多人握手時,遵循先尊後卑、先長後幼、先女後男的原則。若戴手套,先脫手套再握手。切忌戴著手套握手或握完手後擦手。握手時注視對方,不要旁顧他人他物。用力要適度,切忌手髒、手濕、手涼和用力過大。與異性握手時用力輕、時間短,不可長時間握手和緊握手。掌心向上,以示謙虛和尊重,切忌掌心向下。
(四)鞠躬
與客戶交錯而過時,麵帶微笑,行15度鞠躬禮,頭和身體自然前傾,低頭比抬頭慢。
接送客戶時,行30度鞠躬禮。初見或感謝客戶時,行45度鞠躬禮。
(五)起立
這是一種在較正式場合使用的禮貌舉止。在較正式場會裏,有長者、尊者到來或離去時,在場者應起立表示敬意。如長者、尊者來訪,在場者應起立表示敬意,待來訪者落座後,才可坐下;如長者、尊者離去,待他們離開方可落座。
(六)鼓掌
這是在社交場合表達讚許或向別人祝賀等感情時的禮貌舉止。在正式的社交場合,重要人物出現、精彩的演講完畢或表演結束,人們可以用鼓掌來表達自己的敬意和讚賞。鼓掌通常應該出聲,不出聲僅做出鼓掌的樣子也可以,但要讓別人看見你的動作。
(七)擁抱
這是傳達親密感情的禮貌舉止。這種禮貌舉止,國外特別是歐美國家應用得比較廣泛。我國通常用於外事活動中的送往迎來等場合,偶爾地用於久別重逢、誤解消除等難以用語言來表達強烈感情的特殊場合,但在同輩異性之間輕易不使用。
當然,禮貌舉止不僅僅這些,我們在這裏隻是介紹了常見的幾種。在社交場合,每一個人都應該有意識地、恰當地運用這些禮貌舉止,既不要過於謙卑,也不要過於傲慢;做到舉止得當,禮貌周到,充分體現出你的教養和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