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文明禮儀——把小禮儀無限放大4(1 / 3)

禮儀,學會展現

禮儀就是禮節和儀式,是人們在社會生活、工作、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形成的約定俗成的律己敬人的規範。在生活中,不管在上司、下屬、領導、同事、還是家人、朋友麵前,也不管是在公共場合還是私人空間,都應該時時注意你的禮儀,處處展現你的禮儀之美。隻有這樣,才能體現出你是個尊重別人、關心別人、熱情大方、待人真誠的人。為此,你必須知道在工作、交際、生活中遇到何人行何禮,什麼場合講什麼禮儀。

在陌生人麵前

自我介紹要平和自信,除非情況特殊,人們一般都不習慣毛遂自薦,主動地自報姓名,這是不禮貌的。如果你基於某種理由要知道某人的名字,應懂得些禮貌,比如最好先找個第三者問一問:“那位穿西裝的是誰呀?”其後在你和這位穿西裝的王先生見麵時就可以說:“你好,王先生。”無論如何不要莽撞地問人家:“你叫什麼名字?”這顯得唐突。如果萬不得己也應說得婉轉一點:“對不起,不知該怎麼稱呼您?”此外,如果你認為有必要,也可以采用自我介紹的方式。

在介紹自己之前,首先要引起對方對自己的注意,可以使用禮貌語,如“對不起”、“請允許我打擾一下”、“您好”,等對方將注意力轉向自己,再開始介紹。進行自我介紹時,態度務必要自然、友善、親切、隨和。屆時,應顯得落落大方,笑容可掬。既不要小裏小氣,畏首畏尾,又不要虛張聲勢,輕浮誇張,矯揉造作。而且要敢於正視對方的眼睛,顯得胸有成竹,不慌不忙。

在自我介紹的過程之中,語氣要自然,語速要正常,語音要清晰,這對自我介紹的成功將大有好處。一定要力戒語氣生硬冷漠、語速過快或過慢、語音含糊不清,它們其實都是缺少經驗,缺乏自信的表現。

自我介紹首先要介紹自己的名字,必要時應對“姓”和“名”加以解釋,你解釋得越巧妙,別人對你的印象就越深。這可以反映一個人的知識水平和性格修養,也可以體現一個人的口才。一個人的姓名,往往有豐富的文化背景,或折射出凝重的史實,或反映時代的樂章,或寄寓雙親對子女的殷切厚望。因此,巧解姓名有時也令人動情,加深印象。如:“草頭黃”、“弓長張”、“立早章”等;也可用與名人連帶的方式講,如:“瞿,瞿秋白的瞿”;介紹名時可以說明寓意,如“萬千裏,千裏之馬的意思”,“劉延生,延安出生的”。在介紹到身份簡曆時要注意繁簡褒貶得當,使對方既能了解你的情況,又不覺得你在自誇。

表現你的熱誠

當你初次與人見麵應注意講話的禮儀,因為初次見麵的和一句話,是留給對方的第一印象。說好說壞,關係重大。說第一句話的原則是:親熱、貼心、消除陌生感。常見的有這麼三種方法:

攀認式。如:初次見麵,同對方說:“我同你姐姐是同學。”“我是你父親的同事。”等等,短短一句話,就縮短了與陌生人間的距離。當然,這種攀認式的話語一定要實事求是。其實,任何兩個人,隻要彼此留意,就不難發現雙方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親”或“友”關係。

敬慕式。對人尊重、敬慕會引起對方的好感,對初次見麵者表示敬重、仰慕,這裏熱情有禮的表現。用這種方式必須要掌握分寸,恰到好處,不能亂吹捧,不要說“久聞大名,如雷貫耳”一類的過頭話。表示敬慕的內容應因人、因時、因地而異,應恰到好處,讓聽者感到自然。

問候式。“您好”是向對方問候致意的常用語,如能因對象、時間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問候語,效果則更好。對德高望重的長者,宜說“您老人家好”,以示敬意;對年齡跟自己相仿者,稱“老×(姓),您好”,顯得親切;對方是醫生、教師,說“×醫生,您好”、“×老師,您好”,有尊重意味。節日期間,說“節日好”、“新年好”,給人以祝賀節日之感;早晨說“您早”、“早上好”則比“您好”更得體。

善意地敬稱對方

在社會活動中,人們之間互相接觸,稱謂問題必然頻繁地出現。稱謂是否表現出尊重,是否符合彼此的身份和社會習慣,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禮儀問題。一般地說,稱呼別人時的態度要熱情、謙恭、大方,稱呼用語要確切、親切、真切,稱呼時的禮貌要求是主動、適當、大方。

對初次見麵的認,敬稱主要形式有下列幾種:

職業稱謂

在比較正式的社交場合,要習慣使用職業稱謂。這不但含有尊敬他人的職業和勞動的意思,同時也可以自然地將談話的方向轉向你想討論的、與對方職業有關的問題。這類稱呼如“師傅”、“老師”、“大夫”,在具體使用時還要帶上對方的姓氏。

職銜稱呼

對有一定職務的政府工作人員、國家幹部或專業技術人員,無論在正式或非正式的社交場合都流行以職銜稱呼他。如書記、廠長、主席、主任、教授、工程師等,具體使用時要在前麵加上被稱呼者的姓氏。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新的職銜稱謂層出不窮,且已被大家所普遍接受。比如稱企業的一把手為“×總”“×董事長”“×老板”等。另外,大學校園裏研究生把導師稱為“老板”也成為一種私下的通用語言。

社會通稱

這是一種不區分被稱呼人的職業、年齡等因素而廣泛使用的一種稱呼語。過去中國人在改革開放前,中國內地最時髦和最常用的不分職業、職務、年齡、場合的稱呼語就是“同誌”。隨著時代的變化,這一稱呼語慢慢地被淘汰,先生、太太、女士、小姐成為新的流行語。男士婚否都可以稱之為“先生”;女士結婚後可以稱之為“太太”或“夫人”,未婚的年長者稱“女士”,年齡小的稱“小姐”。一些特殊職業者,如服兵役的士兵之間互相稱“戰友”,念書的學生互相稱“同學”,大學尤其是讀研究生的同學之間還有“師兄”“師弟”“師姐”“師妹”之稱。

人際關係,融洽祥和

辦公室有三種人:下屬、上司和自己的同事。

(一)與上司相處

上屬與上司相處的關鍵是配合默契,並得到上司的信任和支持。上司是你的領導,他將對你的工作進行肯定性或否定性評價。

正確領會上司意圖。正確領會和貫徹上司意圖,是一個好部屬的重要標誌。否則,做事違背上司意圖,很可能出力不討好,無法滿意地完成工作。一般來說,領導的意圖體現在文件、批示或上頭指示之中。

一般來說,上司喜歡無需交際兩遍就明白意圖的下屬。因此,作為下屬在接受任務時,不能一個勁地點頭稱是,更不能不懂裝懂,或是憑空想象,違背領導意圖。

為上司“守口如瓶”。贏得上司信任和喜歡的另一個因素是下屬為上司守口如瓶,嚴守秘密,如果說話隨便,說不該說的話,有意或無意地泄露秘密,將會給領導的工作帶來不便。

除了工作上必須保密以外,還必須為上司本人的問題,如個人生活、生理上、婚姻上和子女教育上等無條件地保密。

不要在上司麵前逞強。上屬的聰明才智需要得到領導的賞識,但不要在上司麵前故意賣弄和顯示自己的才能,否則有故弄玄虛、做作之嫌,用技術性較強的術語與上司交談,上司覺得你是故意為難他,也覺得你的才幹將對他的職務構成威脅,並產生戒備,有意壓製你或者把你看成書呆子,缺乏實際經驗而不信任你。

(二)與異性相處

在辦公室中,與異性同居一室,男女同事之間有深入的了解,兩性關係如果處理不當,不僅會給本人帶來麻煩,還會對公司造成一定影響,因此,在辦公室工作的異性應時時注意行為細則。

衣著原則。辦公室不是約會場所,也不是家中居室,更不是顯示你性魅力的地方。如男性把襯衫敞開,穿著短褲,是對在場女性的不尊重。女性更要注意自己的穿著,千萬不能張揚自己的性感。如穿著超短裙和太露的衣服。

語言原則。男性和女性在辦公室均要注意交談的分寸。男性私下常會冒出一些粗話,有人甚至會開黃色玩笑,但不允許在辦公室中發生,尤其是有女同事在場之時,否則女性認為這是對他們的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