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也會迷上錢,但與成人不同,孩子迷上錢像迷上玩具,迷上繪畫一樣。迷上錢的同時在顯露某種天賦:超長的計算能力和對數字的敏感。美國財富大亨巴菲特就是一個小財迷。迷上錢還跟孩子的創意思維和財商高有關,英國維珍集團創始人布萊森就是這樣的例子。
喜歡錢的孩子被稱為小財迷。而小財迷和書迷、球迷一樣顯露的是孩子對某一事物的強烈喜歡和癡迷的程度,迷錢的同時自然表現出極高的財商。很多父母支持孩子迷上讀書,所以,總是為孩子變成書迷或書蟲而高興,但不喜歡孩子變成球迷、歌迷,怕過分娛樂影響孩子學習,更不喜歡孩子變成財迷,怕孩子過早沾染銅臭氣影響前程。所以,在中國,可以說沒有出現過真正意義上的小財迷,更沒有從小財迷到財富大亨的成功案例,而在歐美國家這樣的故事和成功人士卻很多。
孩子如果迷上錢,一方麵顯示出孩子有某種天賦,另一方麵證明孩子有很高的財商。因為孩子在和錢發生聯係時,一定是生命內驅力所致,或被想象力推動,或被創造力和交往的願望驅使,小財迷身上蘊藏著大能量。
英國理查德?布萊森4歲時得到一個禮物電動小火車,這是當時最時髦的玩具。他嫌小火車跑得慢,就自己動手改裝,讓車提速,提速成功的消息一傳出去,吸引了很多小朋友來觀摩。
布萊森想起和爸爸去看展銷會的情景,每個人買張門票入場。他想模仿展銷會,給自己的小火車辦展,讓每個觀摩的人憑門票入場,可他們的觀眾都是沒錢的小朋友。
小朋友沒錢怎麼辦?收錢就沒人來,免費又不劃算。想掙錢和推銷自己的願望讓他開動腦筋,小朋友有什麼呢?小朋友都有巧克力餅幹,每個人拿兩塊巧克力餅幹當門票,這個創意規則一宣布,周圍的小朋友蜂擁而至。結果,一連半個月,布萊森的餅幹盒總是滿的,天天有好吃的餅幹。
這是一個4歲男孩兒的遊戲,遊戲裏有動手創造、有模仿,還有創意點子。
3—6歲的孩子如果迷上錢,有賺錢的想法,就會自覺地調動大腦處理各種信息,並進行自動安排。通過想象刺激大腦神經元快速鏈接,建立大腦的高速信息公路;通過創造訓練“腦+體+心”合一,進行“動眼+動耳+動口+動手+動腳+動腦”的綜合訓練。
布萊森4歲彰顯出的財商智慧和創意才能源自他母親獨特的教育。
一個冬天的清晨,母親突然叫醒布萊森,塞給他幾塊三明治和蘋果,讓他騎車前往80公裏外的親戚家送東西。
媽媽喜歡給他一個目標,告訴他行動路線,給他拿著路上的補給,剩下的事情,就讓孩子調動自己的潛能。布萊森騎車到達目的後,第一件事是走進親戚家的廚房,當親戚知道他的壯舉都驚歎不已,他也覺得自己像一個凱旋的英雄,為自己第一次自行車馬拉鬆自豪不已。
布萊森的媽媽懂教育,她采取出其不意法,經常在孩子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把孩子推出車門和家門,給孩子一個目標,一個路徑,一個規定性要求,讓孩子獨立執行。這種方法有奇效,不但對布萊森有奇效,對每個孩子都有奇效,因為它快速調動了人體的應急機製,快速激活了生命的各種潛能,讓孩子有成就感。
後來,複活節假期,布萊森和朋友尼克用賣報紙的錢購買了樹苗,種下了400棵聖誕樹。
17歲那年,布萊森終於離開學校,拿著老媽給的4英鎊暫住在一個狹窄的地下室裏創建了《學生》雜誌。
再後來,他創造了英國維珍集團——一個擁有350家分公司的商業帝國,涉及航空、電信、火車、信用卡等多個領域。
透過一個4歲小財迷的玩具展,可以發現孩子身上很多有價值的能力:想象力、模仿力、創造力、交換能力、組織能力和行動力。這些能力很多孩子4歲時都擁有,但常常引不起父母關注,很多父母把孩子的創意行為視為兒戲,不務正業,所以,在閱讀中國企業家的童年故事時,經常找不到一個完整生動的故事。
一個敢想敢做的孩子背後,一定有一個寬鬆的家庭氛圍和善於激勵孩子行動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