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家書抵萬金——爸爸的教子秘方(1 / 1)

男孩當自強!如果男孩等著天上掉餡餅,男孩子就不會有出息。所以,和男孩子談錢或給男孩子錢,一定要爸爸來做。由爸爸來告訴男孩子:該做怎樣的男子漢?

洛克菲勒在家書裏告誡孩子:“勤奮工作卻是唯一可靠的出路,工作是我們享受成功所付的代價,財富與幸福要靠努力工作才能得到。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如果人們知道出人頭地,要以努力工作為代價,大部分人就會有所成就,同時也將使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而白吃午餐的人,遲早會連本帶利付出代價。”

人天生有一種惰性,渴望天上掉餡餅。因為人出生後最脆弱,既不會自己覓食,也不會躲避危險,需要母親一年的照顧才能站立、行走和奔跑,需要父母花更長的時間,甚至到18歲才能獨立生存。人性的弱點決定了人的偏好,比如:愛吃免費的午餐,所以,古今中外擁有智慧的大富豪,最怕子女因貪圖享受,習慣了不勞而獲毀了家業,毀了人生。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不勞而獲早晚要付出代價,不要輕易給男孩子錢,要鼓勵男孩去拚搏,去闖天下。

為什麼洛克菲勒家族世代富有?因為有傳承。

靠什麼傳承?靠家書。

中國曆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曾國藩為什麼能跳出“富不過三代”的曆史周期率?

曾國藩及其四兄弟家族,綿延至今190餘年間,培養出240多個有名望的人才,而沒出一個紈絝子弟。

曾國藩家族靠什麼如此長盛興旺?

靠傳承,同樣是靠家書傳承。

古今中外寫家書的多是父親,過去很多父親在外做事,通過家書和孩子交流,給孩子立規矩,定標準,提要求,傳遞做人的正能量和做事的法則,而今父親忙著在外掙錢,很少和孩子交流,認為給孩子錢可以解決所有問題,進好幼兒園,上好中學,完全忽略了孩子的精神追求,無形地切斷了傳遞精神基因的紐帶。

讀一讀《洛克菲勒家書》和《曾國藩家書》,會發現家書是一個家族的文化基因。在家書裏,他們很少談錢,但他們教孩子為人之道,成材之道。曾國藩在家書裏傳承中國文化的六字精髓:“勤、孝、儉、仁、恒、謙”。

1.勤。曾國藩認為教育子女需“以習勞苦為第一要義”;他提倡“勤理家事”、勤奮學習、勤勞工作,反對奢侈懶惰。針對子弟生長於富貴家庭、慣於養尊處優的特點,特別強調戒驕奢、倡勤儉,從不準許子女睡懶覺。

2.孝。百善孝為先。曾國藩提倡“盡孝悌,除驕逸”。他教育子女在家敬老愛幼,出嫁後尊敬公婆。

3.儉。曾國藩認為“居家之道,不可有餘財”,“家事忌奢華,尚儉”。他自己的日常飲食,總以一葷為主,非客到,不增一葷。其穿戴更是簡樸,一件青緞馬褂一穿就是三十年。

4.仁。曾國藩教育子女仁義待人,認為“親戚交往宜重情輕物”。告誡孩子“家敗離不得個奢字,人敗離不得個逸字,討人嫌離不得個驕字”。

5.恒。曾國藩說:“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誌,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誌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窮,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泊之觀海,如牛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6.謙。曾國藩一生謙虛誠敬,謹慎持重,整肅端莊,他教育子弟也要借此修身,“以勤勞為體,以謙遜為用,以藥佚驕”。

就這六個字,通過家書,變成了曾國藩家族的精神基因和世代興旺發達的生命基因。

男孩子要窮養,該怎麼養?

男孩天生喜歡獨立探索,自主學習,通過破壞學習創造和重建。男孩喜歡爭鬥,在爭鬥中強大和證明自己。男孩有著神秘而豐富的內心世界,這個世界不需要金錢來包裝,而需要得到尊重。所以,母親要管住自己,不要給男孩太多的錢,而需要放手,給男孩成長的空間,讓男孩提早離開父母的懷抱和庇護。

從4歲開始,男孩跌倒了,要告訴他:自己爬起來;

5歲時,男孩犯錯誤了,要告訴他:好漢做事好漢當;

6歲時,男孩不聽話了,要告訴他:不給父母添麻煩是男子漢的一種榮耀!

6歲以後,男孩子的事讓爸爸多管,媽媽過多的保護和擔心,會削減男孩的男子漢氣概,過早地喪失勞動能力、應對困難的能力、抵抗挫折的能力,而父親的嚴格要求、社會責任感會激活男孩的意誌和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