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1955三大改造(1 / 2)

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6月8日,毛澤東又離開北京去杭州。9日,他為天安門人民英雄紀念碑題了詞。10日,毛澤東到杭州,仍住劉莊招待所。

幾天後,他不顧身邊工作人員的激烈反對,到餘杭農村調查了解當地血吸蟲病發病情況,走進疫區農民家中,親自與農民交談。回杭州後的第二天,他把衛生部的負責同誌請到杭州,專門研究朱門消滅血吸蟲病,血絲蟲病,並很快派出血防人員到疫區進行調查,免費為疫區人民治病。

在杭州,除了散步、爬山,毛澤東還道南屏俱樂部室內遊泳池和玉泉遊泳池遊泳。但遊了幾次後,他發現遊泳池門口老掛著“內部整修,暫停開放”的牌子,猜到是因為他來遊泳掛出來的,心裏不安,從此再也不肯來遊。

6月18日下午,毛澤東告別杭州,乘專列,19日晚到長沙,在大托鋪機場專線停車休息。20日上午十時,他在羅瑞卿、汪東興、周小舟、省長程潛、語言學家楊樹達等人的陪同下,前往橫渡湘江。當時正值湘江水漲,好多人勸他不要去遊了,但他很堅持。

1913年到1918年,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範學校讀書的時候,就經常在湘江遊泳,他的同學張昆弟在1917年9月25日的記中寫道:“昨日下午與毛潤之遊泳,遊泳後至嶽麓山蔡和森君居,時近黃昏,遂宿於此,夜談頗久。毛君潤之雲:現在國民思想狹隘,安得國人有大哲學革命家、大倫理革命家,如俄之托爾斯泰其人,以洗滌國民之舊思想,開發新思想。”

1925年,毛澤東在長沙橘子洲頭眺望湘江,回憶當年求學的情景,寫下長調詞《沁園春·長沙》

整整三十年後,毛澤東再次來到長沙,他要到湘江中再次找尋“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豪情。

十時三十分,毛澤東從長沙南郊的猴子石江麵走下輪船,他時而側泳,時而仰泳,神態安閑,輕鬆自如,一直遊了四十五分鍾。遊完後,他上嶽麓山,重遊愛晚亭、雲麓宮、望湘亭,和湖南省教育廳廳長、當年的同學周世釗話舊。下山後,周世釗夜不能寐,作詩一首寄給毛澤東。1955年10月4日,毛澤東給周世釗回信,附上七律一首:

春江浩蕩暫徘徊,

又踏層峰望眼開。

風起綠洲吹浪去,

雨從青野上山來。

尊前談笑人依舊,

域外雞蟲事可哀。

莫歎韶華容易逝,

卅年仍到赫曦台。

6月20日午夜,毛澤東離開長沙赴武漢,21日淩晨四時到武昌鯰魚套車站,聽取了湖北省委關於農村合作化情況的彙報。22日上午,到鄭州,聽取了河南省委工作彙報。毛澤東與黃河水利委員會主任王化雲會談時,談及修建三門峽水庫:“黃河每年流入三門峽水庫十幾億噸泥沙,泥沙淤積怎麼辦?曆史上治理黃河有堵、疏的爭論,有兩種不同的治理辦法。”

中午在會議室吃飯,四菜一湯,其中有一個河南名產黃河鯉魚。河南省委第二書記吳芝圃向毛澤東介紹黃河鯉魚的特點,黃河鯉魚在三門峽隻有一斤多重,肉很細,吃著很嫩,很好吃。毛澤東一邊吃一邊點頭稱讚:“黃河鯉魚很香啊!”

鄧子恢一再堅持合作社隻能增加到一百萬個,不能增加到一百三十萬個,引起了毛澤東的強烈不滿,他告訴鄧小平:“鄧子恢的思想很頑固,要用大炮轟。”

6月23日下午,毛澤東回到北京。當晚,毛澤東就約見鄧子恢,提出原1956年春耕前合作社發展到一百萬個,同現有的六十五萬個社比較隻增加三十五萬個,似乎少了一點,可能需要增加到一百三十萬個,基本做到全國二十多萬個鄉都有一個社。毛澤東問鄧子恢,你怎麼看。鄧子恢說,回去考慮考慮。顯然,鄧子恢不想同意毛的意見,但看到毛的決心很大,難以說服,他不想硬頂,自己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他回去同農村合作部的負責同誌一談,看法一致,認為還是要堅持一百萬個的原計劃。

第二天,鄧子恢又來見毛澤東,這次兩人談了五個多小時,發生了非常激烈的爭論。鄧子恢仍認為隻能堅持一百萬個的原計劃,毛澤東認為應該發展到一百三十萬個。兩人的意見到最後也沒有統一。

鄧子恢為什麼這麼堅持呢?主要有三條理由:一,整個合作化運動應與工業化的進度相適應;二,現有的六十五萬個社存在的問題很多,鞏固任務很繁重,要打好基礎;三,地區不平衡,幹部領導水平、群眾覺悟水平不同,應逐步推廣。他還認為:我們黨的幹部有這種特點,就是有任務都要超額完成。如果訂計劃超過一百萬個社,下麵執行起來就會更多,結果會造成更多的合作社減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