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1956八大前後(3 / 3)

下午十四時,毛澤東第二次遊長江,是從漢陽大橋工地上遊下水,穿過大橋橋墩,到武昌八大家江麵上船。這次遊了兩小時四十分,遊程達二十八華裏。上岸之後,湖北省一位負責同誌告訴他,這次遊了三十華裏。他高興地說,飛流直下三十裏,我戰勝了它!後來他還說過,長江,別人都說很大,其實,大,並不可怕。美帝國主義不是很大嗎?我們頂了他一下,也沒有啥。所以,世界上有些大的東西,其實並不可怕。這是多麼好的遊泳場所,應該號召人們都到大江大河裏去遊泳,可以鍛煉人們的意誌。

當天晚上,毛澤東發現,王任重請他移居的東湖賓館南山甲所,室內隻有高級彈簧床,沒有木板床,而毛澤東是從來隻睡硬木板床。於是,毛澤東隻好睡在了地板上。但他睡得很沉,一直睡到第二天上午,睡了九個多小時。這是他近幾個月來最香甜的一覺。王任重連夜找人做了一副寬大的木板床,可以睡得下兩個像毛澤東這樣身材魁梧的人,第二天一大早就送了過來。

6月3日上午,毛澤東接見武漢鋼鐵公司總經理李一清、副總經理韓寧夫,聽取他們對籌建武鋼的工作彙報。彙報完畢,毛澤東請他們共進午餐,飯後吃水果,毛澤東拿起一塊西瓜,將芒果推給李一清:“楚漢分界,你們吃高貴的,我吃卑賤的。”兩人急忙謙讓,毛澤東說:“我吃西瓜,吐出瓜子,你們吃芒果,要吐出鋼鐵。”

下午,毛澤東又暢遊長江。這天下著毛毛雨,江麵上刮著三四級北風,浪頭很大,但毛澤東上船時氣不喘,腿不虛,神情自若。這次遊了一個小時,兩岸幾萬群眾觀看。人潮湧動,隨著毛澤東的遊程向前蠕動,非常壯觀。毛澤東向岸上群眾頻頻致意。

入夜,毛澤東寫下了著名的長調詞——《水調歌頭·遊泳》:

才飲長沙水,

又食武昌魚。

萬裏長江橫渡,

極目楚天舒。

不管風吹浪打,

勝似閑庭信步,

今日得寬餘。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龜蛇靜,

風檣動,

起宏圖。

一橋飛架南北,

天塹變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斷巫山雲雨,

高峽出平湖。

神女應無恙,

當驚世界殊。

6月4日中午,毛澤東從南湖機場乘飛機離開武漢返京。在飛行途中,飛機遇到雷雨,為了避讓雷雨,遲到了一個多小時。下午十七時十六分,飛機安全抵達北京。侯波不會忘記,那次飛行是她跟隨毛澤東多次外出心情最緊張的一次,她的丈夫徐肖冰在北京等候飛機安全降落的消息,也非常緊張。兩人多年後回憶當時的情景,還“嘖嘖”連聲,心有餘悸。

到中共八大,沒有再提“毛澤東思想”。作出這一決定的,不是別人,正是毛澤東自己。

1956年9月15日下午十四時,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全國政協禮堂隆重開幕。毛澤東的開幕詞,總共不到三千字,鼓掌達三十二次之多。整個會場,充滿了熱烈、激動的氣氛。

劉少奇代表中央委員會作完政治報告後,9月16日,鄧小平作關於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在修改黨章的報告裏,另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強調黨的集體領導原則,反對個人崇拜,反對突出個人,反對對個人歌功頌德。

1945年召開的中共七大,是以確立毛澤東思想在全黨的指導地位而載入中國共產黨史冊,稱著於世的。到中共八大,沒有再提“毛澤東思想”。作出這一決定的,不是別人,正是毛澤東自己。從1949年起,毛澤東在審閱中共一些重要文件時,都把提到“毛澤東思想”的地方刪去,改為“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或者隻用“馬克思列寧主義”。

1954年12月,中共中央宣傳部根據毛澤東的指示,專門發出一個通知。通知說:“毛澤東同誌曾指示今後不要再用‘毛澤東思想’這個提法,以免引起重大誤解。我們認為今後黨內同誌寫文章做報告,應照毛澤東同誌的指示辦理。”毛澤東在審定這個通知稿時,還加了一句話:“在寫文章做演講遇到需要提到毛澤東同誌的時候,可用‘毛澤東同誌的著作’等字樣。”

鄧小平報告後,周恩來作了關於發展國民經濟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建議的報告。大會結束前,有一項重要議程,就是通過關於政治報告的決議。這個決議是在毛澤東主持下,由陳伯達、胡喬木負責起草的。決議的核心,是對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分析和據此而作出的關於黨和國家主要任務的規定。

決議寫道:“我們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這一句話,在決議的曆次修改稿上都沒有,9月27日淩晨大會主席團常委會通過的稿子上也沒有,是在大會閉幕式開會前臨時加上的。急急忙忙地送毛澤東看過,就印發大會了。

胡喬木後來回憶:“這個問題是陳伯達提出的,陳伯達找了康生,這時大會已經快閉幕了。他們商量了一個修改的意思,把我找去。陳伯達搬出列寧的《落後的歐洲和先進的亞洲》這篇文章的一些話作為依據,說明先進的社會製度和落後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問題。然後我和陳伯達兩個人去找毛主席,把修改的方案拿給他看,他琢磨了半天以後,同意了。他說,‘好,趕快去印。’”

據檔案記載,毛澤東於1956年9月27日下午十三時十分至十三時五十分在中南海遊泳池。陳伯達和胡喬木就是在這個時候將修改後的決議稿送給毛澤東審閱的,這時離大會閉幕式開會隻有一個小時。[ 《毛澤東傳(1949——1976)》,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第537頁。]

因為如此倉促,毛澤東後來對這個決議提出了異議。參加決議起草工作的鄧力群有一個回憶:“我記得,大概是(八大閉幕)兩個星期以後,毛主席對這個問題提出懷疑。他說列寧講的是亞洲與歐洲比較,你們講的是自己與自己比。陳伯達向我們傳達過毛主席講的這個意思。”

八大期間,毛澤東會見了一批出席大會的兄弟黨代表團,同他們進行了坦誠友好的交談。  會見都安排在下午,地點是政協禮堂主席團休息室。每天下午一般是兩次會見,有時是三次。一次會見,少則一個多小時,多則三個小時。會見結束後,又常常接著召開八大主席團常委會和各代表團團長會議,直至深夜。這樣緊張而繁重的工作,對於年過花甲的毛澤東來說,如果沒有充沛精力,是不可想象的。看了當年那些會見記錄,誰都會深深地感到:毛澤東的思想是那樣的敏銳機智,思路是那樣的清晰,知識是那樣的淵博。當他問起對方國家的情況時,你又會看到他是多麼如饑似渴地想知道外部世界的一切。

10月1日晚,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興致勃勃地觀看焰火,回到住地,已經十點多鍾了。稍事休息後,又在頤年堂會見了杜克洛率領的法國共產黨代表團,他們一直談到次日淩晨二時三十五分。毛澤東問客人:“你看法國政府能否擺脫美國幹涉,同中國建立外交關係,在貿易上能把成套設備賣給我們,很久還是不很久,你如何估計?”一番交談後,杜克洛表示,“我們在這方麵可能做些推動的工作。”毛澤東對此說了三個字:“請幫助。”

“請幫助。”簡簡單單的三個字,表明了毛澤東希望能夠引進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先進科技、先進裝備的迫切心情。由於美國的阻撓,直到1964年1月中法建交後,毛澤東的這個願望才逐步實現。

周恩來、陳雲仍在按照一五計劃的既定目標穩步推進經濟建設,但毛澤東想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的心情太急切了。1956年8月30日晚,毛澤東在八大預備會議舉行的第一次全體會議上說,鋼產量今年四百多萬噸,明年突破五百萬噸,第二個五年計劃要超過一千萬噸,第三個五年計劃就可能超過兩千萬噸。

在談到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的目標時,毛澤東提出要在五六十年內趕上和超過美國的設想:“假如我們再有五十年、六十年,就完全應該趕過它,這是一種責任。你有那麼多人,你有那麼一塊大地方,資源那麼豐富,又聽說搞了社會主義,據說是有優越性,結果你搞了五六十年還不能超過美國,你像個什麼樣子呢?那就要從地球上開除你的球籍!所以,超過美國,不僅有可能,而且完全有必要,完全應該。如果不是這樣,那我們中華民族就對不起全世界各民族,我們對人類的貢獻就不大。”

八大會議後,各部門各地區向國家經委提出的基建投資額高達二百四十三億,周恩來和陳雲最後壓縮為一百一十億。陳雲提出:寧願慢一點,慢個一年兩年,到三個五年計劃,每個五年計劃慢一點。穩當一點,就是說“右傾”一點。“右傾”一點比“左傾”一點好。周恩來說,這個不發生“左傾”、右傾的問題,不像政治方麵,“左”了就盲動,右了就投降。

在11月八屆二中全會上,劉少奇在做報告時,引用了周恩來、陳雲的話請教毛澤東,究竟是“左”傾一點好還是右傾一點好。毛澤東說:“看是什麼右。”劉少奇說:“是快慢的右。”毛澤東說:“這種右可以。”劉少奇也很認同:“對階級敵人,你右了,人家就進來了,那個右是不許犯的。快一點慢一點不是失掉立場問題。昨天有一位同誌講,慢一點,右一點,還有回旋餘地;過了一點,左了一點,回旋餘地就很少了。”

在小組會上,周恩來引用毛澤東“既要重工業,又要人民”的話,強調我們搞工業化,搞社會主義,就是為人民謀長遠利益。你不關心人民的利益,讓人民過分地束緊了褲腰帶,重工業搞起來還得停。而毛澤東則說:要保護幹部同人民的積極性,不要往他們頭上潑冷水。顯然,毛澤東雖然沒有反對周恩來、陳雲、劉少奇的意見,但內心裏是不滿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