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園花汀草皆生意 渾似江南好風景——寧夏地區古代的園林(2 / 3)

安塞王朱秩炅的詩《和張都憲夏日遊麗景園》:

東郊長夏草初薰,霽景偏宜曙色分。

官樹倚天張翠葆,好花傍檻閃紅雲。

舟移蘭棹波光蕩,宴列紅亭樂調聞。

芳歲背人何易去,尊前莫問夕陽曛。

從不同側麵描繪出了麗景園的一幅全景圖。夏日的麗景園各種花草都長起來了,散發著香味。雨後轉晴時黎明的天色特別美,鑽天的大樹張開了綠色的茂盛的枝葉,沿圍牆長滿了鮮花。池中輕舟蕩漾,亭上傳出美妙的樂曲聲。在此園中遊樂,自然會忘卻了夕陽已西下。為了盡情遊覽,更不應考慮時間。“舟移蘭棹波光蕩”寫出了“園林”的特點。

僧靜明作《麗景園八詠》,其中的《蓮塘清露》是一幅濃墨重彩描繪金波湖景色的大寫意畫:

花開紅日畫清波,其奈吟懷對此何。

零露下天船過處,渾如淚濕醉顏酡。

金波湖是明初在原有的湖沿岸植垂柳改造而成的可供遊覽的園林,是麗景園園林的組成部分。據《嘉靖寧夏新誌》載:“在麗景園青陽門外,垂柳沿岸,青蔭蔽日,中有荷芰(植物名,菱也),畫舫蕩漾。”

在僧靜明所作的《金波湖棹歌十首》從不同角度描繪了金波湖之美。如:

湖湖湛湛照人清,夜霽時常侵月明。

徹曉移舟看不盡,一聲聲是采蓮聲。

這首詩的前3句描繪一天之內的3個時段的景致,白天湖水清澈,可以清楚地照見人的形象,夜晚月光照得湖麵通明。在清晨乘舟遊湖更是目不暇接。采蓮時的歌聲此起彼伏,更是情趣無限。

下一首尤其傳神:

平湖如鏡冷涵天,秀出芬芳萬朵蓮。

宿露驚飛無別事,小舟又過沙汀前。

讀這首小詩可想象金波湖的美景之一斑。

其中的另一首:

畫船搖向藕花西,一片歌聲唱和齊。

黃鳥也知人意樂,時時來向柳間啼。

則捕捉了3個瞬間發生的現象,活靈活現地描繪了遊樂的場麵。

綜觀上述詩作可以清楚地看出,慶王朱栴在寧夏的園林建設方麵是一位開拓者,他開了寧夏園林營造的先河,他的家族也多有效仿者。在《嘉靖寧夏新誌》中記載的園林還有:小春園(在麗景園南)、樂遊園(在光化門外西南)、擷芳園(在南薰門外)、盛實園(在德勝門外)、逸樂園(在慶府內)、賞芳園(在真寧王府內)、靜得園(在真寧王府前)、寓樂園(在弘農王府內)、真樂園(在豐林王府內)、凝和園(在鞏昌王府西)、後樂園(在都察院內)等。總之,由於慶王營造園林的影響,在寧夏營造園林一時成風,習荊楚之俗,易河朔之風,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慶王及其家族所營造的園林都屬於私家園林。絕大多數規模都不大,但園內設施仍然很有特色。如在鞏昌府內的“滄洲”是安塞王朱秩炅讀書之所,是一處小型園林。明成化戊子(公元1468年)舉人、書經魁夏景芳的詩作了詳細的描寫:

石洞夤緣構草廬,煙蘿邀綠入窗虛。

稱風卷箔容飛燕,順水穿渠縱戲魚。

甕牗雨香開芍藥,石潭波紫落芙蕖。

一山半水皆生意,鳥靜花飛興有餘。

“滄洲”是安塞王在鞏昌府內的讀書之所,也可以稱為後花園。想來規模不會太大,但裏麵的設施卻處處顯示出園林的特點。一二兩句詩描繪的是讀書的地方,在石洞口構築的草廬,暗色的能爬蔓的植物,長著綠葉的枝蔓伸進了窗空。三四兩句寫風吹起了門簾任由飛燕出入,流動的水渠中任由魚兒戲水。五六兩句寫雨點帶著初開的芍藥花的香味飄進屋內,石潭中暗色的波襯托著盛開的荷花。結尾直接點出園中的山水都顯出一派生機,花鳥都帶給人們無限的興致。對於“滄洲”的描寫已足以說明私家的微型園林在明代的寧夏鎮城中是很流行的家庭設施。這正是寧夏古代園林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