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公司吸收了弗吉尼亞公司的經驗,認識到婦女在建立殖民地中的重要性後,在1619年,它自冒風險遣送了90名年輕少女出售給移民們為妻,除了緩和男人的騷動外,這項冒險行動給公司帶來了利益,弗吉尼亞開始遍布家庭,到處是“充滿了有著兒女負擔的誠實工人”。隨著殖民地生活變得相對穩定,很多移民開始帶著妻子和兒女同來。在30年後,弗吉尼亞已經有了在當地出生的一代新人,這些人不再將英格蘭作為自己的祖國。

繁榮殖民地所必需的第二個因素,便是有足夠數量願意在弗吉尼亞烈日下在種植園中耕作的勞工。為此,公司采用了見效極快的辦法,即由公司出資遣送那些必須在一定年限內從事勞動的“契約傭工”,這類人中包括成年男女和青少年勞工。其中有些是被誘騙而來的,他們大多在得知目的地和命運之前就被迫漂洋過海;有些是被放逐的罪犯;更多的是在街頭被匪徒打昏後拖走的人。不久,在契約傭工之外又增加了黑奴。

殖民地的不同特點

普利茅斯的特點則是由實際環境決定的,北方沿海的氣候和土壤不宜於生產任何能迅速致富的主要作物,定居在這裏的清教徒,大多數是小農、勞工和手藝工人。這些經荷蘭前來此處的人,脫離國教後不得不在新的居處學習賴以糊口的技能。

這批清教徒具備在新的地區拓殖生活所需要的意誌和力量,但缺乏資金,因此,他們與倫敦商人進行談判,來換取土地、船隻、物資供應和暫時的生活費用。他們協議組成一個由移民和資本家聯合掌管的鬆弛的股份公司,每個16歲以上的移民自動成為一名股東,取得價值為10鎊的一股;兩個10~16歲的孩子可以獲得一股,移民本人也可以用金錢或貨物購買另外的股份;資本的其餘部分由投資者提供,全體移民必須工作滿7年才能解除契約關係,並將產品運到公共倉庫。

1620年夏季,一小隊清教徒從德爾夫特港揚帆出發,經曆了多次猛烈風暴後,他們終於在12月21日通過普利茅斯港正式登陸。度過寒冷陰沉的冬季後,100多人中留下來的不足50名,在那些艱難的日子裏,他們伐木並建築了木屋,在印第安人的友好指導下播種了20英畝玉蜀黍。小小的普利茅斯殖民地雖然時常有少量的移民加入,但受到自身資曆的限製,它注定無法發展,當70年後普利茅斯被並入馬薩諸塞時,隻有7000居民。

在此期間,迤北地區開始出現了由馬薩諸塞海灣公司主辦的殖民地,這家大商業公司在1629年取得特許證。馬薩諸塞公司和普利茅斯團體不同,它的公司成員有權擴大成員名額、選舉總督及其助理人員、製定法規、處理被授予的龐大土地,擁有經營當地每種經濟事業的權力。它雖然和剛解散的弗吉尼亞公司在形式上相同,但在實質上卻發生了重大改變:公司的活動中心、大多數股東以及合法的特許狀,統統轉移到了美洲,就地指揮殖民者的工作,直接參與殖民事業的每個方麵。可以說,它是建立在新世界的一個真正的自治政府。

這些海灣移民攜帶著經營大規模經濟事業所需要的資本:家畜、工具、大批給養以及用來和印第安人做交易的貨物,他們的領袖希望在美洲創造類似英國的階層社會,隻是排除了淩駕於他們之上的貴族階級。

隨著馬薩諸塞海灣殖民地人口的增加和社會的繁榮,清教徒也逐漸趨於獨立,每個小教會都發展為享有自主權的教區。行政管理方麵也發生了改變,這裏的人們定居在各個村落而不是種植園,於是住得較集中的小鎮就代替縣成為政治生活的單位。小鎮的數目越來越多,整個馬薩諸塞海灣公司的會議不便在一個地點舉行,於是公司在1634年采用了一種以村莊為區劃基礎的代議製。每個鎮通過公開的會議選出一名或兩名成員代表到州的議會上發言,不久每個鄉村便有了自己的政治家。

馬薩諸塞地區土地貧瘠,艱難的生活和嚴厲的教規驅使人們向外遷徙,於是建成了羅得島、康涅狄格和新罕布什爾這三個殖民地。

巴爾的摩家族的興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