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花稅法的創議者看來,這一方案是維護大英帝國實力和領土完整的合理製度,既然美洲殖民地享受了英國陸海軍的保護,那麼它應該支付這項服務的費用。這個方案設計得十分巧妙,托利黨的地主和輝格黨的商人都對它展示出的前景感到歡欣鼓舞,托利黨因稅賦減輕而高興,輝格黨因利益受到保護而欣慰。
美洲的反對情緒則表現得特別猛烈。在對法國和印第安人的七年戰爭期間,美洲的商人、種植園主和農場主靠高價出售各種產物獲取了硬幣,但在恢複平靜後,商業凋敝使得工人失業,農民和種植園主因農產品價格下跌而憂慮重重。這種情況下,新方案無疑加劇了商業蕭條的災難。由於新法令要求稅款必須用硬幣繳付,並采用了搜查和沒收的辦法,加深了殖民地居民的不滿,商業中心的工人將商人們的抗議演變成公開的暴力行動。
美洲人民迎接格倫維爾方案的態度使得大西洋兩岸的統治階級十分震驚。手工業工人和因商業蕭條而無事可做的一般工人組成了“自由之子”協會,在波士頓、紐約、費城和查爾斯頓鬧事,搶劫並搗毀了印花稅代征機構,甚至攻擊皇家官員的官邸。各殖民地的議會也明確反對英國政策,弗吉尼亞議會宣稱:如果沒有經過當地立法機構通過,任何向弗吉尼亞人民征收的稅法都是“非法的、違反憲法的和不公道的”。幾個殖民地以驚人的速度響應了這一號召。
騷動事件震撼了喬治三世,他求助於輝格黨人,批準成立了以羅金厄姆勳爵為首的內閣。在就職當天,新首相麵對美洲的反抗和國內的政治叛亂,采取了唯一的補救措施:廢止印花稅。但羅金厄姆勳爵同時要求議會通過了一項法令,拒絕殖民地人民要求享有自行征稅的絕對權利。
廢止了印花稅法以後,英國議會著手修訂糖漿法和食糖法,規定所有輸入殖民地的糖漿每加侖一律征收一便士關稅,在保留對外國食糖實行高稅率的同時,取消了英屬西印度群島港口的出口稅。實際上,英國議會通過了一項不經殖民地人民同意即可向他們征稅的法案。這樣看來,除了印花稅法的廢止,美洲人民並沒有贏得任何勝利。
波士頓傾茶事件
第二年,這項政策出現了擴大趨勢,在英國政客不斷的爭鬥中,廢除印花稅法的內閣不久就被趕下台。威廉·皮特晉封為查塔姆伯爵,升為貴族,並再度出任政府首腦,查爾斯·湯申德擔任了財政大臣,湯申德反對溫和審慎的殖民地政策。他就職後的第一個問題是歲入不足。當時英國各方麵都認為隻要從殖民地獲得某種收入,就能減輕英國鄉紳的負擔,湯申德最大限度地利用了這個機會。
湯申德認識到殖民地的思想家還沒有把食糖稅法這類“外部稅”看成是對他們的憲法權利和自然權利的公然侵犯,於是他借1767年的稅法開始對鉛、玻璃、茶和其他一些美洲進口貨征收關稅,並把收入用於維持殖民地的行政機構,這種做法適當照顧了美洲人民的情緒。此外,湯申德的方案中還包含了特別的執行措施,比如讓英國的特派員掌握殖民地稅款的稽征工作,這些特派員由國王任命不受當地控製,常駐在殖民地。新稅法還為以前的執行措施增加了有效的強迫手段,它授權各殖民地的高等法院,準許海關官員闖進英屬殖民地居民的住宅或倉庫、商店等地搜查和沒收違禁品或走私物品。通過這些法規,湯申德希望能在美洲籌得可觀的收入,並借此對殖民地工商業實行限製措施。湯申德的方案實際代表了英國統治階級的心思。
當一大批得到英國正規軍和海關緝私船隊支持的海關官員開始實施湯申德的方案時,美洲獨立戰爭爆發了。這場戰爭沒有采取全民武裝的形式,而是以公然反抗法令的姿態出現。在幾個月時間內發生了一連串的騷動事件。一個告密走私的人被渾身塗上柏油並粘上羽毛在城內遊街;普羅維登斯城登上船隻進行檢查的海關水上稽查員被打;一艘海關巡邏艇被人們砸爛和燒毀;費城的皇家官員在查封50大桶沒有納過稅的葡萄酒時被襲擊……
1768年6月,約翰·漢考克的單桅小帆船載著一船酒到達波士頓時,群眾情緒激昂到極點,上船執法的收稅員被扔進船艙,人們拿走了大部分的酒,海關下令沒收該船後遭到了石塊的襲擊,正規部隊前來恢複秩序反而使得情況更糟。之後,又發生了1770年3月的“波士頓慘案”,這一慘案的開頭是幾個少年向一小隊英國正規軍扔雪球和石塊,結果造成了好幾名公民死傷。其他殖民地的風暴也很猛烈,普羅維登斯城的商人約翰·布朗率領一批武裝群眾登上了一艘緝私船,抓走船員並燒毀了船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