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少時趣事(1)(3 / 3)

小周叔就住我家院兒對門兒。平常日子,小周叔拉著排子車叫賣些應季的桑葚兒、核桃、大棗兒之類的。茲要說高蹺隊圈場子立攤兒有活動,缺不了小周叔。靈巧、玩武蹺的功底茁實,稍加打扮,就是位“名醜”。

醜的奇特,算是小周叔的與眾不同。演濟公,專門與朝廷作對,戲弄貪官,破蒲扇子當武器,後空連續翻跟頭,以為孫悟空大戰牛魔王呐!濟公戲,不是明麵兒上說演就演的。那些吃飽了混天黑的主兒,就膩歪濟公。哪家大院裏辦堂會,玩新鮮的請高蹺,一準兒把《紅娘》、《天仙配》當戲目,紅娘就是小周叔醜角。明明七仙女美得出奇,到這兒演變成了嚇唬人間的醜人,好像譴責地球人沒把神仙當回事兒。現在一想也對:外星人的美女也許就是青麵獠牙,單隻眼。

有回正晌午,對門小山子推門兒找我。“周醜叔今兒要變把臉兒,就在國子監大門口兒。”他在我耳朵旁唧唧咕咕一陣,我說走吧!揣倆窩頭,拉著小山子緊著往安定門那邊走。幸虧沒進院,守著大門兒的空場演了起來,記得是《三國》戲。劉皇叔、諸葛孔明、關羽大將軍、魯夫張翼德、驍勇趙子龍悉數登場。都明白,三國沒曹操不熱鬧。敢情曹操就這模樣:破衣爛衫、八字眉,八卦臉麵、佝僂腰,整個一個叫花子!我還猜呐,準是小周叔。

走眼了!今兒這戲,關公唱主角。赤兔馬、偃月刀,踢、跳、跑、翻,刀光劍影,胡須亂顫。怎麼看,這關老爺武功眼熟!隻見曹操竟給關老爺作揖下跪啦!當然啦,下跪動作就是比劃比劃。“看著了吧小周叔演關老爺,好吧”小山子跟我顯擺,好像就他知道。過後細想,小周叔要是演了曹操,武藝高強,能蹦會跳,槍挑刀劈,那沒法兒說,劉皇叔這邊兒能耐大了。奸臣白臉慫蛋,成了那時對曹操不好顛覆的定式。爭議的曹操,永遠的話題。仁義智勇,關羽成了曆史一號人物。小周叔,演這角色真行!比旁人都高的蹺棍,綁小周叔腳下如履平地。

後來我還知道了,踩高蹺還與幹活有關係哪!海邊捕魚捉蟹,常在海邊走哪有不濕鞋的光腳淌水,圖個自在。也不知哪位爺想出高招兒:捆兩根長棍兒栓腳上,兩腳不著地兒,不礙著幹活兒。久而久之,作為嬉戲,扭秧歌、踩高蹺成了流行的社戲項目。趕上廟會,沒高蹺節目,就跟缺了點兒什麼

似的。

今年初三,由孩子們擁著逛廟會。瞅見一路高蹺隊扭過來,遠遠看打扮,像是三國戲。“走!占好地兒!”

劉、關、張、趙、諸葛孔明,一水兒的英姿颯爽。曹操出來,更是精神,不再是慣用的白臉,不再是苟且猥瑣一輩,趾高氣揚,正經的一代梟雄,一派帝王的扮相。打起來,也是曹操計謀多端,玩兒刀玩兒劍,耍得猶如流星飛馳。劉、關、張、趙這時也就是接招的份兒。我怎麼看曹操像個人--小周叔後代。托人一打聽,還真姓周,就是盤不出來是不是那個血脈。

席卷天下--蘆葦利用得五花八門

席箔、葦箔、炕席、坐墊,鋪的、蓋的、坐的、用的,哪一點兒都離不開“編”的巧功夫。說白了,所謂的席,一般就是蘆葦編成的。老年間,平常人家委窩子的地兒靠的是土坯或者磚炕。稻草編成席墊底兒,蘆葦席鋪上麵,炕褥子滿鋪蓋葦席上頭。平常過日子,離不開蘆葦,離不開葦席對一家老小的夢寐鋪襯。

農閑時分,京郊的農民兄弟趕著日頭正亮,推著“一輪明月”或者挑著擔,走街串巷兜售他們用稻草、秫秸稈、玉米稈、蘆葦編製的用品,加上他們還順帶腳兒賣“狗窩子”,也就是拿稻草編的圓形狗窩,二尺來寬窄,上麵有蓋兒,有錢人的狗寶寶冷不著。您猜小販們怎麼吆喝“賣咿蒲簾子來,狗窩來狗窩!”人鋪的、狗蓋的,照顧的全乎兒。貓冬,就跟換煙筒似的,什麼席子墊子的,該換就得換啦!

說起賣葦席,想起個人兒,那是一介梟雄啊!猜對了,就是劉備劉皇叔,三國中的“頂級”人物。按說,當初劉皇叔走街串巷賣葦席,到沒到過咱老京城,真還沒人也沒工夫查證過。史書上倒是明文記著:老劉居住涿州,以織席賣履為業。沒聽說那地兒產蘆葦啊,劉皇叔還得溜達到白洋澱去躉貨。百裏水蒼茫,蘆葦花飄揚。割收蘆葦、作墊編席,劉皇叔可是辛苦過,也該是勞動人民其中一分子吧

有了老前輩幹過這行兒,賣葦席的小販們自以為有皇親國戚的脈象。我就沒聽說、沒見著賣葦席的個個畏首畏尾、縮頭縮腦的。無論推小車還是擔挑子,那小胸脯挺的,溜兒直!我認得一位賣葦席的販子,姓劉,劉備的劉,聽口音兒大概是涿州府的,那神氣勁兒,像是皇叔的直係親屬,碰著事兒了就知道寧折不彎,就不會順情說好話,向著他、跟他擠眉弄眼的,他愣是沒明白!真叫人著急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