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真實誠懇:進行自我介紹要實事求是,真實可信,不可自吹自擂,誇大其辭。也不可過於謙虛,會被認為不夠自信。
(二)使用名片時要講哪些禮儀?
要以親切態度打招呼,並報上自己的姓名,然後將名片遞給對方。
1、接名片時最好用雙手,名片的正方應對著對方,最好拿名片的下端,讓對方易於接受。
2、如果是事先約好才去的,對方已對你有一定了解,或有人介紹,就可以在打招呼後直接交談,在談話過程中或臨別時,再拿出名片遞給對方。以加深印象,並表示保持聯絡的誠意。
3、接過後要點頭致謝,不要立即收起來,也不應隨意玩弄和擺放,而是認真讀一遍,要注意對方的姓名、職務、職稱,並輕讀不出聲,以示敬重。對沒有把握念對的姓名,可以請教一下對方,然後將名片放入自己口袋或手提包、名片夾中。
(三)握手的時要講哪些禮儀?
1、握手的基本禮儀
握手是世界上最常見的一種禮貌舉止,但是握手也是講究時機的。何時宜行握手禮?這是一個十分複雜而微妙的問題,它通常取決於交往雙方的關係,現場的氣氛,以及當事人個人的心情等多種因素。在有些場合是不必握手的,如對方手部負傷;對方手部負重;對方手中忙於他事,如打電話、用餐、喝飲料、主持會議、與他人交談等;對方與自己距離較遠;對方所處環境不適合握手等等。
握手時伸手也有先後次序,有“尊者決定”原則,在公務場合,握手時伸手的先後次序主要取決於職位、身份。而在社交、休閑場合,它則主要取決於年紀、性別、婚否。握手的標準方式是,上身略向前傾,伸出右手,四指並攏,拇指張開與對方相握。握手時應用力適度,上下稍許晃動三四次,隨後鬆開手來,恢複原狀。
2、握手也有禁忌
不要用左手與他人握手;不要在握手時爭先恐後;不要在握手時
戴著手套;不要在握手時戴著墨鏡;不要在握手時將另外一隻手插在衣袋裏;不要在握手時另外一隻手依舊拿著東西而不肯放下;不要在握手時麵無表情,不置一詞;不要在握手時長篇大論;不要在握手時僅僅握住對方的手指尖;不要在握手時隻遞給對方一截冷冰冰的手指;不要在握手時把對方的手拉過來、推過去;不要以肮髒不潔或患有傳染性疾病的手與他人相握;不要在與人握手後,立即擦手或洗手。
握手禮的由來
說法一:戰爭期間,騎士們都穿盔甲,除兩隻眼睛外,全身都包裹在鐵甲裏,隨時準備衝向敵人。如果表示友好,互相走近時就脫去右手的甲胄,伸出右手,表示沒有武器,互相握手言好。後來,這種友好的表示方式流傳到民間,就成了握手禮。當今行握手禮也都是不戴手套,朋友或互不相識的人初識、再見時,先脫去手套,才能施握手禮,以示對對方的尊重。
說法二:握手禮來源於原始社會。早在遠古時代,人們以狩獵為生,如果遇到素不相識的人,為了表示友好,就趕緊扔掉手裏的打獵工具,並且攤開手掌讓對方看看,示意手裏沒有藏東西。後來,這個動作被武士們學到了,他們為了表示友誼,不再互相爭鬥,就互相摸一下對方的手掌,表示手中沒有武器。隨著時代的變遷,這個動作就逐漸形成了現在的握手禮握手禮的由來握手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用到的禮節。
握手禮儀的故事
1953年1月,杜勒斯出任美國國務卿,一直推行反共政策。作為美國出席日內瓦會議代表團團長,他在製定與會方針時,特別強調要孤立和打擊中國代表團,不許跟中國代表團人員接觸,包括不許跟中國代表團人員握手。
在會議期間,雖然難免有尖銳的交鋒,但會裏會外的禮節還是講究的。杜勒斯會議開始剛一個星期便打道回府,由副國務卿史密斯留下應付門麵。7月18日會議休息期間,大家來到休息廳閑談。這時,史密斯主動來到擔任周恩來翻譯的浦壽昌跟前交談。周恩來看到後,走過來跟他打招呼,並向他伸過手去。史密斯大概是礙於杜勒斯不許跟中國代表團人員握手的規矩,沒好作表示。這當然有失風度和外交禮儀。對此,史密斯感到非常難堪。於是在周恩來過去跟法國外長交談時,史密斯很不好意思地湊上來,插話道:“每次我走近周恩來先生,記者就會說我和周恩來先生握手了。”周恩來答道:“我已經伸出手來了。”史密斯趕緊辯解:“我剛才一手拿香煙,一手拿杯子,下回我會伸得比您快。”周恩來淡淡一笑,沒予理會。第二天,日內瓦會議結束。各國代表團來到休息室相互道別。史密斯也來了。當周恩來走進休息室的時候,史密斯趕緊上來搭話,並伸出右手握住周恩來的左臂。這樣,即沒有破了杜勒斯不準跟中國人握手的規矩,又彌補了昨天的失禮。
握手禮小趣聞
在奧巴馬會見日本天皇時,出現了一個小插曲,被眾多的人拿來評論。奧巴馬總統抵達天皇的住處時,天皇和皇後在門口等候迎接奧巴馬。奧巴馬下車後鞠躬近90度,並與天皇和皇後親切握手,說“能夠見到天皇,真的感到十分的榮幸”。天皇伸出手來與之相握,完全按照國際通行的握手禮。很多人以為奧巴馬有“卑躬屈膝”之嫌,不過仔細想想,天皇的禮儀沒錯,奧巴馬的禮儀也沒錯,可是問題出在哪呢?我想大概是因為見麵禮儀的差別,奧巴馬是入鄉隨俗,想行日本的鞠躬禮,結果日本天皇為了尊重外賓,行的是國際通行的握手禮罷了。
(四)接打電話時要講哪些禮儀?
要學會熟練地使用電話,有禮貌地、文明地接打電話,這就需要了解一般性接打電話的禮儀知識和規範。
給別人打電話時,要事前做好準備,想好要說的事情。比如要談一件事,該從何處說起,用什麼方式表達,說到什麼程度,還要估計對方的反應,考慮好應變的方法等,這樣才能用盡可能短的時間達到預期目的,而不浪費對方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