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多情刺客,無情劍(1)(3 / 3)

原來吳王僚並不好對付,平常出行保鏢不離左右,而且常常穿著三層厚的鐵甲,即便可以接近他,怕是也傷他不得。

專諸知道吳王僚愛吃烤魚。所以他就專程去太湖邊學燒魚之術,練得一手燒烤魚的好手藝,這時他把自己計劃多年的暗殺計劃告訴了公子光:給吳王僚上一盤香噴噴的烤魚,藏一把鋒利的寶劍在魚肚內,伺機行事。

公子光暗暗豎起大拇指,看來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專諸雖然感於公子光的厚待而決心以死相報,也得到了公子光的承諾,但是他還是放不下自己的母親。

專諸的母親知道了兒子的心事,將兒子叫到跟前,用從來沒有過的細語安慰專諸,大丈夫立於天地之間,當做名垂青史之事,不要因為家庭小事而遺憾終生。然後,她對兒子說自己口渴,要專諸去取清水來喝。專諸去取清水,回來後發現母親已經吊死在後堂了。

專諸大哭,他的母親以死斷絕了兒子的猶豫之心,免除了專諸最後的顧慮。死士當如此,我想說此時的死士並非隻是專諸,還有他的母親。

失去至親的專諸一心求死,當然臨死前他要帶一個人和他一起走。

這年四月丙子日,公子光在地下室埋伏下身穿鎧甲的武士,備辦酒席宴請吳王僚。

吳王僚並沒有意識到危險的存在,但是他的衛隊卻從來沒有放鬆過警惕。吳王僚的衛隊從王宮一直排列到公子光的家裏,門戶、台階兩旁,都是他的親信。夾道站立的侍衛,都舉著長矛,長矛上的寒光,陰森恐怖。

吳王僚和公子光兩個人開懷暢飲,喝酒喝到暢快的時候,公子光假裝腳有毛病,進入地下室,然後把一把短劍交到了專諸的手上。

別看是把短劍,卻是春秋時著名的鑄劍大師歐冶子親手所鑄五大名劍中的兩把小型寶劍之一,那真是削鐵如泥!

一切就緒,專諸端著一盤剛剛烤好的魚送到了吳王僚跟前,就像飯店的服務員,會為客人處理一些菜品一樣,專諸用手掰開魚,像是要給吳王僚撕成小片後再吃。

沒想到剛剛還像一個奴仆一樣伺候主子的服務生,卻突然露出了森冷的獠牙。專諸突然趁勢抽出了短劍,刺向了吳王僚的胸膛!霎時間,吳王僚的鮮血如同江流噴灑而出。

實事求是地說,吳王僚的侍衛反應並不慢,因為在吳王僚被刺死的兩三秒內,專諸的身體也被插上了幾把寶劍。但是,對於保鏢來說,這樣的反應速度還是會被判定為不及格。

公子光趁機放出埋伏的武士,誅殺吳王僚的部下,將其部屬全部消滅。而在府外站著的武士們自知主公已死,抵抗已經沒有意義,全部投降了新國王。

剪除了吳王僚,公子光於是自立為國君,這就是曆史上赫赫有名的吳王闔閭。

闔閭於是封專諸的兒子為上卿。將那把短劍永久封存,並取名為魚腸劍。

專諸生前曾希望自己死後葬在泰伯皇墳旁,吳王闔閭厚葬了專諸,如今鴻山東嶺仍有“專諸墓”。相傳無錫市大婁巷的“專諸塔”,是闔閭替他葬的優禮墓,但在“文革”破四舊的時候被拆除了。

春秋末期,有一個值得關注的社會現象,便是職業刺客的大量湧現。

刺客是一批生活在民間、不圖富貴、崇尚節義,身懷勇力或武藝的武士。他們與某些權貴傾心相交,為報知遇之恩而出生入死,雖殞身而不恤。晉國的豫讓、吳國的專諸、要離,都是春秋末期最為著名的刺客。

正如章太炎所分析的:“天下亂也,義士則狙擊人主,其他藉交報仇,為國民發憤,有為鷗梟於百姓者,則利劍刺之,可以得誌。”

而他們中的佼佼者,便是專諸!在他的身上我們能看到悲壯的死去,也能看到精彩的活著!

刺客也是義士,因為他們有著自己的政治信仰,並敢於為這種信仰付出生命,這正是義士的情操,是義士身上最為寶貴的氣質。

碧血劍!為複仇而生的刺客們

俗話說寶劍配英雄!看曆代大俠的手中,都好像要有一把寶劍,才算得上是大俠。

比如《三俠五義》裏的展昭,《臥虎藏龍》裏的李慕白,都是使用一把寶劍,橫行天下。

一比武,隻會舞刀弄槍的人物,要不就是些小嘍囉,要不就是二三流的俠客。他們和那些拿著寶劍的英雄相比,在江湖上可就差著行市了。

為什麼持寶劍的英雄會如此受人尊重呢?

這是因為寶劍一直都是高貴身份的象征,過去家裏如果牆上掛著一把劍,絕非是用來辟邪鎮宅的,那是在告訴來訪者,這家的主人翁地位頗為尊貴,莫要輕率行事。

大家看到孔子的畫像上,孔子的腰間掛著一把寶劍,並不是說孔子武功多強,要顯擺顯擺,那是說明孔子在說自己很有地位。

寶劍之所以成為身份的象征,很大程度是因為寶劍製作的過程相當困難,自古有“十年磨一劍”之說。有的時候,鑄劍甚至還會送上一條人命。

碧血劍的故事就發生在戰國時期,幹將是楚國最有名的鐵匠,他打造的劍鋒利無比。幹將有這樣的本事,是因為他有個無比厲害的師父,他的師父就是前文提過的,製作魚腸劍的歐冶子。

當年,歐冶子鑄劍在越國那是出了名的。楚王命令風胡子到越地去,尋找歐冶子,叫他製造寶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