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偽義士”黃巢(2)(3 / 3)

河南、許、汝、唐、鄧、孟、鄭、汴、曹、徐、兗等數十州的百姓,除了陳州(趙犨守衛)和汴州(黃巢的叛將朱溫守衛)外,基本上被黃巢吃光了。據保守統計,當時被黃巢軍吃掉的人數,超過三十萬。

此時,大家的心情不知道如何,別說大家,就連我自己敲擊鍵盤時,手也是瑟瑟發抖,惡心了好幾回。

善惡到頭終有報,黃巢的命運也在這次駭人聽聞的事件之後被劃上了休止符。

在黃巢圍攻陳州時,唐朝不斷調動軍隊,以圍剿黃巢軍。李克用又來了,已經是唐朝河東節度使的李克用親率蕃、漢兵五萬前來增援。

黃巢見官軍四麵圍來,隻得從陳州撤軍,而天公這時也似乎不再給這位魔王任何逃生的機會。

五月,天降大雨,而且一下就是幾天,平地水深達到了三尺,黃巢的軍營讓水給灌了。

當黃巢軍從中牟(今河南中牟)北汴河王滿渡口渡河時,李克用擊其半渡,黃巢軍大敗,死傷萬餘人。

最令黃巢鬱悶的還不隻是這件事情,最鬱悶的要數,黃巢最鐵杆兄弟尚讓,也就是向百姓們大喊“黃王起兵,本為百姓”的那位仁兄,竟然在此時投降了唐朝。

黃巢率殘兵敗將向東北逃去,李克用又追殺到封丘(今河南封丘)。這時天又下起了大雨,黃巢軍行動速度有慢有快,迅速脫節,黃巢隻帶親兵近千人,冒雨東奔兗州。

而命運不會再給這位魔王任何的機會,六月十五日,武寧將李師悅與尚讓追至瑕丘(今山東兗州),黃巢與唐軍打了最後一場仗,結果是他身邊最後的那點親信也徹底報銷了。

此時,誰都知道一句話,那就是大勢已去,包括和黃巢一起起兵的人。

黃巢的外甥林言走至泰山狼虎穀的襄王村(今山東萊蕪西南),突然對黃巢舉起了屠刀,黃巢早就精疲力竭,雖然武功高強,卻再無反抗之力。

一道寒光,黃巢已經身首異處。

中國曆史上一個罕見的嗜殺狂,走完了他罪惡的一生。

林言又將黃巢的兄弟和妻子盡數殺死,並提著黃巢等人的人頭向唐朝軍隊乞降。可是不巧,迎麵碰到了沙陀人,可能是因為語言不通吧,沙陀人沒有理解林言的意思,把這位小醜型的人物也殺了了事,然後多提了一顆人頭獻給了當時的前線指揮時溥。

一切都結束了,白壽彝先生的《中國通史》是這樣記述黃巢這個人物的。

黃巢從揭竿而起至失敗身亡,曆時十年之久。他的活動北起山東,南至廣東,西至陝西,轉戰南北,縱橫全國十二省,推動了各地的農民鬥爭,沉重地打擊了唐朝的腐朽統治。黃巢打著“天補平均大將軍”的旗幟,表明了農民樸素的平均主義思想,這對後世的農民戰爭具有深遠的影響。

我要說這段記載完全是歪曲的,在任何史書上,黃巢都是一個比唐朝政府更壞的人,其殘忍、暴虐和狡詐,都讓人感到渾身的不自在,就是在一千多年後的今天,當我們重溫黃巢起義這段曆史的時候,仍然是抱著那種鄙視且戰戰兢兢的態度去的。因為他的所作所為,無論怎麼說,都讓人感到恐懼。

義士,並非是打著百姓,天下太平的旗號去做傷害百姓的事!能夠稱作義士的人,不是看你說什麼,唱的什麼高調,而是看你能做多少能夠利國利民的事。黃巢在這一點上,隻能說他是個嘴把式,提出了“黃王起兵,本為百姓”這樣的慷慨激昂的陳詞,最終也變成了一句“屁話”。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這是被記錄在《全唐詩》中的一首黃巢的詩,我們最後隻能記住,黃巢並非義士,而是個殺人狂。

黃巢的過分殺戮,是由於他自己的懷才不遇,卻又十分想出人頭地的心理所致。

其實很多知識分子,在骨子裏既有那種“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高傲,也有那種屢試不第的自卑。再加上社會兩極分化和不公平的分配製度,這就很容易引起基層知識分子階層的不滿。他的學問沒我好,卻待在了國家的重要位置上,比我掙錢多,比我受人尊重,連老婆都比我的漂亮,我哪點不如他?這就是中國知識分子潛藏在內心的最真實的想法。黃巢如此,現在社會的很多大學生更是如此。眼看著一同大學畢業的同學,當時學習可能沒有自己好,可是混得卻比自己好,人家不是公務員就是事業單位,比自己輕鬆自在,還掙得多,很不服氣,一種報複社會,報複別人的思想很容易在這種環境下滋生。

有這樣想法的人常會鋌而走險,甚至不惜傷害別人而獲得自己的滿足感。所以知識階層的青年們一定要放下架子,深層地考慮自己的不足,用自己真正的努力去證明自己,做出自己的成績來。那些投機取巧,甚至損人利己的做法,最後不隻會傷害別人,也會把自己送上一條不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