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對於王五的結局還有很多種說法,有的人說王五再次死裏逃生,逃到了南陽。但還流傳著另外一個王五結局的版本。
義和團運動失敗後,王五返回北京,本想出走塞上,再謀發展。可是許多北京的友人都來投奔大刀王五,把源順鏢局當作避難之所,外櫃、內櫃三十多間房住得滿滿的。這些人攜老帶幼,既不能隨王五出走關外,又不能丟下不管。於是王五冒著風險留了下來。
1900年,因不滿王五參與義和團,清朝官兵圍剿源順鏢局,王五團隊寡不敵眾,皆力戰而死。王五也中槍而亡,時年56歲。後清政府將王五首級懸掛於城門示眾,並派官兵看守,家人無法為其入殮。身在天津的霍元甲聞訊後,連夜趕至京城,將其首級奪下,並埋葬。
至此,興盛一時的源順鏢局人散鏢空。
大刀王五的故事就此結束,義士之魂卻永不泯滅,在這個故事裏,王五是俠客,是義士,譚嗣同也是,戊戌六君子都是!中國的義士,從來就不是以武功高低而劃分的,而是一種情結,一種抱負,甚至是一種理想。
這種理想之光不滅,中華民族就仍然能在黑暗中再次複興。
黃飛鴻的人生境遇
黃飛鴻在傳說中是一位謙恭有禮、行俠仗義、克己忍讓的民族英雄,關於他的故事和傳說,愛看功夫片的觀眾更是耳熟能詳。在許多人的眼中,黃飛鴻的功夫了得,其絕招“虎爪、鬼手與無影腳”更是無人不知。
有人一直以為,黃飛鴻是一位虛構出來的英雄人物。這是因為大家在影視劇裏早已經熟悉那個英姿颯爽的黃飛鴻了,每次黃飛鴻紮下馬步、擺開架式時隨即響起的那首《將軍令》,人們便驚呼太帥了!
其實黃飛鴻並非虛構出來的人物,而是確有其人。
黃飛鴻原名黃錫祥,字達雲,出生於廣東佛山,原籍南海西樵嶺西祿舟村人,是南少林洪拳的一代宗師,他共有四個兒子,兩個女兒,三個孫子,六個孫女,兒孫如今分布在東南亞、澳洲和拉美地區,但他的後代現在已經完全脫離了武術界。
黃飛鴻的父親黃麒英被稱為清末武林“廣東十虎”之一,武功雖然高強,家道卻是非常困難。因此六歲開始跟從父親習武的黃飛鴻,從十二歲起就隨父親在佛山、廣州一帶賣武,賣跌打藥。
十三歲的時候,黃飛鴻在佛山豆鼓巷賣武時遇到了鐵橋三的大徒弟林福成,正在被幾個街頭混混糾纏,飛鴻父子替林福成解了圍。林福成見黃飛鴻稟賦奇佳,自然非常喜愛,傳給他“鐵線拳”、“飛砣”等絕技,這為黃飛鴻奠定了日後成為洪拳大家的基礎。
1863年,黃飛鴻和父親移居廣州。因為他父子武藝高強,好打抱不平,非常受擁戴。當地的銅鐵行的工人們自願集資,為他們在廣州西關第七甫水腳開設武館。
因為黃飛鴻的名氣,前來報名學藝的人絡繹不絕。從此,他廣收弟子,結束了賣武流浪的生涯。第二年,因為信服他的人品和武藝,廣州果欄、菜欄、魚欄三欄行中人聯名聘黃飛鴻為行中的武術教練。
1866年,廣州西樵官山墟的一家當鋪在深夜被一夥歹徒打劫,誰知正逞凶之時,恰好遇到了黃飛鴻。
這次遭遇真的是一塊試金石,黃飛鴻一人奮起搏殺,竟把這幾十人全部擊退,在當地傳為佳話。
這樣的武藝,讓附近村鎮地方的人們聽說後仰慕不已,紛紛請他到自己那裏教拳授徒。
1868年,黃飛鴻從“四象標龍棍聖”武師鄭大雄處習得左手釣魚棍法,可謂如虎添翼。
轉過年來,黃飛鴻在佛山平政橋鬥蟀場,正在為盧九叔做現場保鏢的黃飛鴻被一夥歹人圍攻,他大施拳腳予以嚴懲。撂倒了眾多歹人後,忽然有一名拳師向他挑戰,黃飛鴻以一套“四象標龍棍”大勝對手的“左手釣魚棍法”,這幾招用得點到為止,不曾傷了對方的性命,這令對方心悅誠服。
不僅在民間,就是在當時的清廷,黃飛鴻也是聲名遠播。
由於黃飛鴻的武藝精湛,很多人就萌發了找黃飛鴻當武術教頭的念頭。1873年,廣州水師聘他為水師武術教練。隨後提督吳全美聘他為軍中技擊教練。
樹大招風,人有了名氣就容易遭人嫉妒。1872年,武師李澄波、大舊二等流氓前來廣州,要踢黃飛鴻的館子,結果被飛鴻打敗,黃飛鴻此時收了陸正剛、梁寬等人為徒,這些徒弟不再是那些起哄學武的孩子,而是後來都成為了一代武術宗師的高手,有這些厲害的徒弟撐腰,黃飛鴻算是正式有了自己的一方天地。
1874年,黃飛鴻又與武師宋輝鏜交流武藝,學得大家都能說得上來的絕技“佛山無影腳”。此時的黃飛鴻已經成為了拳法、腳法、棍法、暗器的大宗師,可謂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1875年,黃飛鴻到山西去遊曆,沒想到在西樵官山墟一當鋪夜宿時,遇賊人打劫。這些賊人真的是不知道馬王爺三隻眼,黃飛鴻一人擊退數十人,這名聲終於傳播到了山西。
1876年年初,黃飛鴻又到香港與徒弟陸正剛相會,但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卻與洋人發生了衝突。
原來,有人對黃飛鴻說,在香港有一個洋人從國外帶來一條大狼狗,這隻狗非比尋常,個頭像小牛犢那麼大,而且凶猛異常。那洋人竟然在香港設下擂台,向華人發出邀請函邀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