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林世榮精心整理的黃飛鴻拳譜出版,開創廣東近代武術套路寫作的先河。1933年,林世榮的徒弟朱愚齊寫的《黃飛鴻江湖別傳》出版,這是第一部介紹黃飛鴻的傳記小說,成為了日後黃飛鴻係列電影的藍本。
1946年,莫桂蘭再度赴港,在香港高士打道掛起“黃飛鴻授妻莫桂蘭精醫跌打”的招牌,授徒行醫,重開“寶芝林”藥店。此後,她創辦“黃飛鴻武術館”和“黃飛鴻健身學院”。
1949年,黃飛鴻係列電影第一部上集《鞭風滅燭》和下集《火燒霸王莊》上演。1950年,朱愚齊另一部關於黃飛鴻的作品《嶺南奇俠傳》問世,帶動了黃飛鴻題材作品創作的熱潮。此後,黃飛鴻題材的小說、影片紛紛問世。20世紀六七十年代,黃飛鴻的弟子與再傳弟子向全球發展,在世界各國開館收徒。1976年,莫桂蘭接受《真功夫》雜誌記者探訪,介紹黃飛鴻許多鮮為人知的事情。1982年,莫桂蘭在香港逝世。
20世紀80~90年代,黃飛鴻的三傳弟子餘誌偉、趙誌淩等人及洪家弟子遍及二十多個國家,全世界有近四十萬人在學黃飛鴻武術。
1996年,“黃飛鴻獅藝武術館”在他的家鄉西樵祿舟村建成。2001年1月14日,黃飛鴻紀念館落成典禮在佛山隆重舉行。黃飛鴻題材的電影超過百部,進入《2001年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
2004年廣東電視台播出四十集紀錄片《武林探秘》,其中第五、六、七集紀錄黃飛鴻三傳弟子餘誌偉在佛山、台山與美國發揚洪拳實況。
2006年,餘誌偉在廣東體育電視台公開傳授黃飛鴻工字伏虎拳,五形拳等一共十集,放映期長達半年之多。
黃飛鴻給後人留下了什麼?
黃飛鴻的人性內涵濃縮了當時佛山人最優秀的品格,他聰慧、有靈氣、愛國愛鄉、奮發向上的品質,對於現代人也有教育意義。黃飛鴻的這些性格和除暴安良、見義勇為的事跡都是最基本的東西,所有的藝術形象都需要以此為基礎,也正是因為他有這樣的思想內涵,才能升華到今天這樣的各種藝術形象。
拉開辛亥革命序幕的鑒湖女俠秋瑾
清光緒元年十月十一日(公元1875年11月8日),此時的大清王朝在列強的瓜分下已經是風雨飄搖,而就在福建閩縣一個官紳家庭中,一個女嬰在這淒風苦雨的中國大地上呱呱落地了。
女嬰的父親叫秋壽南,是同治年間的舉人,母親單氏夫人則出身於浙江省蕭山城內望族大戶。
父母給女孩取名叫玉姑,女兒長大後,他們又給她取了個大名叫秋瑾,“瑾”是美玉的意思,顯然父母是希望這個女娃成為他們的手中美玉,成為家族的掌上明珠。
秋瑾從小就不同於其他的女孩子,還在童年時,她麵對中國受到各國列強的欺淩,簽訂各種喪權辱國的條約,便冷冷地向母親說道:“這樣下去,中國人要成為他們的奴隸了。”
對於這樣的覺悟,父母都覺得這個女兒實在是與眾不同,如若是男孩,大有可塑。
但是那時女孩仍舊沒有什麼地位,父母不能指望這個女孩能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來,隻希望她能求得一門好的婚事。
秋瑾不愛做女孩子的遊戲,也對那種豪門中的大小姐生活不屑一顧。從幼年起,秋瑾便隨大哥秋譽章在家讀書。她天資聰穎,讀書用功,除讀四書五經外,還廣泛涉獵各種詩詞、小說、史書,對一些描述古代遊俠,特別是女傑的作品,懷有濃厚興趣。而她一代女俠的稱號絕非浪得虛名,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年),秋瑾從福建來到浙江,住在紹興城內外婆家,除繼續讀書外,她還向其外婆家表兄弟單老四習武。
小小年紀的秋瑾就練得一身武藝,若是男孩,就算不從軍報國,也可仗劍走天下,做個灑脫的俠士。但她卻因為是女兒身,而無從施展抱負,心中非常鬱悶。
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父親秋壽南任職湖南湘潭縣厘金局,秋瑾和母親隨往。而已經十九歲的秋瑾也已經到了出嫁的年齡,經媒人說合,父母做主,秋瑾於光緒二十二年四月五日(公元1896年5月17日),嫁給了湘潭城內大富商王黻臣之子王子芳為妻。
要按平常人家的婚姻標準,這本是一樁美滿婚姻。王子芳家中巨富,且父親已經為他買了個工部主事的官做,況且王子芳並非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而是一個很有上進心的青年。
但是,秋瑾卻很不滿意婚姻對自己的束縛,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那時仍舊是女孩難以逾越的鴻溝。
戊戌變法失敗後,王子芳升為戶部郎中,赴京任職,秋瑾同往,而這時他們已經有了一個可愛的女兒叫王燦芝。
在北京,秋瑾聞見官場種種汙穢,買官、賣官、貪汙、腐化,視百姓如草芥的官員到處都是,甚至連自己的丈夫也跟他們同流合汙,這讓秋瑾非常反感,並徹底對這個王朝失去了信心。
鬱悶之餘,秋瑾寫下了《黃金台懷古》一詩:
薊州城築燕王台,招士以財亦可哀!
多少賢才成底事,黃金便可廣招徠?
不久,義和團運動興起,八國聯軍侵占北京,秋瑾與王子芳匆忙離京返湘避難。少年時,跟母親所講的亡國論調,再次在秋瑾的心中回響起來。難道中國真的成為了外國列強的奴隸之國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