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晚清俠客們(5)(2 / 2)

霍元甲故居坐落在天津市西青區小南河,1986年天津市西青區人民政府重新整修。

1997年,在其原址翻蓋成青磚瓦房的三合院。跨進小院門樓,是一鑲有“福”字的影壁牆。影壁牆後麵是一明四暗五間正房,小院左、右各有廂房一間,中間正房掛著霍元甲遺像,兩側是霍東閣在霍元甲遇害後所寫的唁聯“一生俠義,蓋世英雄”。西屋霍元甲書房牆上高掛著孫中山為精武體育會的題詞“尚武精神”。故居內陳列了一些霍元甲練武時所用的武器和精武會的會旗等文物,以及霍元甲生前用過的遺物。霍元甲陵園位於小南河村南,占地近一公頃,整體建築采用軸線對稱式布局。由神道、石獅、享殿、石牌坊、寢園組成。陵園還設有霍元甲生平事跡陳列館,展覽包括四部分:一、幽燕之初露鋒芒;二、奮發智勇,誓雪國恥;三、創建精武,強國強種;四、愛國精神,發揚光大。霍元甲的棺木於1989年4月29日遷葬於此。

霍元甲故居紀念館從建成之日起已有數萬的愛國人士前來參觀瞻仰,重溫霍元甲這位愛國英雄的傳奇事跡和感人精神。如今,紀念館已列為天津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天津市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他的傳奇被多次拍成電影及電視劇,大俠旋風,到現在也都還沒有終結!

世人敬仰的葉師父

電影《葉問》是近些年來,中國少見的好看的功夫片,片中的主人公是國際巨星李小龍的師父葉問。

從而葉問這個人物走入了中國人的精神世界,迅速升為了中華義士的典範人物。

葉問是廣東佛山桑園人,祖籍為南海羅村聯星潭頭村人,其父親因避“紅頭軍”之亂,才搬往佛山桑園居住。在七歲時,便拜師入陳華順門下。

陳華順是南海拳王梁讚的得意弟子,入門前以錢銀找換業為生,人稱之為找錢華。當時陳華順年事已高,與葉問年齡相差四十歲之多,故葉問也以華公相稱,而陳華順對此年幼弟子極為疼愛,自收葉問為徒後,則不再接受任何人士拜門學技,葉問成為陳華順封門弟子,各年長師兄如吳仲素、陳汝棉、雷汝齊等,對此年幼師弟,更是照顧有加。

華公逝世後,葉問再隨師兄吳仲素鑽研拳技。到葉問十六歲那年,遠離佛山,赴港求學,所以葉問不同於一般的武夫,可謂是文武雙全的儒將。

葉問在家族中排行第二,他家祖上頗為富有,其祖居佛山福賢路,號稱“桑園”,為佛山一大家,桑園占地甚廣,大屋連綿達數條街位,大門在左側,為佛山著名的茶樓“桃園居”,隔鄰為全佛山最著名的餅食店“公興隆”,該店以芝麻餅見稱。“桑園葉姓”在佛山,可說是無人不知。

葉問興趣廣泛,尤其喜歡參觀鬥蟋蟀,其原因是廣東的蟋蟀非常勇猛善戰,相鬥即定輸贏。因此兩蟋蟀鬥下來,可以大戰數十回合,更有蟋蟀的腿都打斷了,仍然勇猛搏殺,比起擂台大戰,更為過癮。除了鬥蟋蟀,鬥狗也是所好也,至於葉問觀看鬥狗,多是與另一武林高手共往參觀,他就是蛇形刁手梁家芳師傅,他與葉問同是武林中好朋友,也是同鄉,可說是深交。葉問閑暇之餘,每日隨三五好友在茶樓飲茶,偶爾也來幾圈衛生麻將,可謂是愜意之至。

中國人在此年代,就被外國人看作“東亞病夫”,有一次葉問看見七八個外國海員當街欺辱婦女,一向喜歡打抱不平的葉問上前製止,與七八個外國大漢戰在一處,但雙拳難敵四手,不到幾個回合就漸落下風,就在此時一個青年人大喊一聲,擠入圍觀的人群,同葉問一同合戰外國大漢,最終打得七八個外國人人仰馬翻,落荒而逃,此青年人正是梁讚之子梁壁。

得知眼前的正是詠春大師梁讚之子,葉問當即拜其為師,因而有緣再隨梁壁深造詠春拳技,轉眼過了兩三年時光,葉問因不斷得到梁壁指點,使詠春拳技能臻入化境。

當然,還有一種說法。葉問當初遇見梁壁,是因為梁壁找到葉問,要求與他比武,但無論葉問如何進攻都被他一一化解。葉問一問,方知原來這是師叔梁壁。

民國初年,被譽為中國四大鎮的佛山,每年都流行“秋色”遊行盛會,以展示特殊的民族手藝,每年遊行都是人山人海,更有來自外鄉的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