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六盤山上高峰(1 / 1)

六盤山,這座因紅軍走過而閃爍著革命色彩的大山,對我有一種神秘的誘惑。

我是坐著小車登上六盤山的。

如今,這裏修了盤山公路。我細心地數了一下,六盤山,豈止是六盤?十六盤、二十六盤也有了,拐拐彎彎,車子在山上轉了無數圈兒。當地諺語說:“六盤山,十八旋,上山二十五,下山三十三。”

六盤山是陝北和隴中兩高原的界山,海拔2963米,它南連秦嶺,北瀕大河,逶迤200裏。六盤山最高峰在《水經注》上叫“美高山”,不僅美,而且高,多麼動聽的山名嗬!可這兒的老鄉,把這“美高山”叫來叫去,叫成了“米缸山”。老百姓求實,要吃飽飯,想到了米缸。

這座六盤山,從東南朝西北走向,橫貫甘肅東部。過去叫隴山,以它為界,劃分出隴東、隴南、隴西。這座山與其他黃土禿山不同,山上長滿了青草。登到半山腰,顯得山勢陡峭睜嶸,回看其他的山,都顯得很低矮,大有“一覽眾山小”之感。在這山的高處,下望曠無人煙的雄偉的山脊和幽深的溝壑,會令人產生許多感歎。

1935年10月7日淩晨,毛澤東指示留一支小部隊,在堡子梁據險阻擊想攔截紅軍翻越六盤山的國民黨軍隊。紅軍大部隊,經王套、後蓮花溝,向六盤山急進。

毛澤東等中央負責人從毛莊村出發,向東南入隆德縣境,沿小水溝登上六盤山。這是紅軍到達陝北前攀登的最後一座高山。過了這座山,直到陝北,再沒有高山險峰了。

毛澤東登上高峰,其時正是天高雲淡的秋日。他飽覽了六盤山的雄姿麗景,對在身邊的張聞天等人說:“這裏可觀三省,快到陝北了!”正是在這裏,他構思了《清平樂六盤山》這著名的詞章:

天高雲淡,

望斷南飛雁。

不到長城非好漢,

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蜂,

紅旗漫卷西風。

今曰長纓在手,

何時縛住蒼龍?

這首詞,氣勢磅礴,感情激越豪邁,概括了紅軍長征的戰鬥曆程,表達了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戰士,一定要把革命進行到底的堅強決心。從毛澤東的詩篇裏,已經感覺到毛澤東憑高望遠,想到全國政權了。

紅軍翻過六盤山的當天下午,突然遇到敵情。

隘口下邊有個村子,叫青石嘴。那裏,駐紮著敵人東北軍騎兵第七師的一個團,有幾百匹馬,準備到六盤山去和他們的友軍取得聯絡,把紅軍攔截住。這個團號稱“王牌”,驕橫自犬,目中無人。在青石嘴駐紮也極麻痹,未派警戒哨,車轅仰起,所有馬匹都散放在馬路兩旁吃草,打滾。士兵們有的鋤草,有的挑水,有的閑逛。這時,他們還沒發現紅軍,也沒想到紅軍已經翻過了六盤山。

毛澤東親自向一縱隊首長及一縱隊幾個大隊的大隊長、政委講明敵情,交待任務,命令他們一定要消滅敵人,搬開攔路石!

一縱隊的四個大隊很快部署完畢。

槍聲響起的時候,敵人正在開飯。紅軍突然來到了麵前,把他們嚇得扔下飯碗就跑。當他們發覺已經落入紅軍“囊”中無處可逃時,便乖乖地繳槍投降了。

戰鬥不到半個小時,出敵不意,攻其不備,敵人“王牌”團被全殲。紅軍繳獲10多輛馬車的子彈和軍裝、布匹,以及100多匹戰馬。馬匹使縱隊的偵察連,改建成了騎兵偵察連。那些來自淪陷的白山黑水間東北籍的俘虜兵,聽到紅軍北上抗日,打回老家去的宣傳,都高高興興地參加了紅軍。紅軍戰士還自豪地編寫了《打騎兵歌》:

敵人的騎兵不可怕,

沉著敏捷來打它;

目標又大又好打,

排子槍快放易射殺。

我們瞄準他,

我們打垮他,我們消滅他,

無敵紅軍是我們,

打垮了敵人百萬兵,

努力再學打騎兵,

我們百戰要百勝。

“縛住蒼龍”、“百戰百勝”,正是紅軍鋼的意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