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
第一章 少年時光:從弗吉尼亞到喬治城
1. 母親和街
15歲時,安?艾弗森迎來了人生第二個轉折點。三年前她12歲時,她的妹妹跑來告訴她,“媽媽出事了”。然後她親眼看著母親因醫療事故死亡。而這一次,一個醫生麵無表情地站在她麵前,輕描淡寫地說了句讓她天旋地轉的話:
“您懷孕了。”
忽然之間,她就沒法過以往的日子了——本來,15歲小姑娘,可以在猶太區打架、吵嘴、捉弄手腳慢的老商販,胡作非為,快樂得像隻狡猾的貓。她爸爸威廉?艾弗森和四個女人生了十七個孩子,她是老大。許多人都說她像她爸爸。她健壯、結實、活潑好動,愛打籃球,街區的小夥子都愛和她鬧。誰給她拋個蔑視的眼色,她就敢上去和人打一架——可是,這樣的日子一去不複返了。她有了個孩子。
好了,得想法子應付這個小玩意。
20世紀70年代的黑人街區,15歲懷孕的姑娘比遍地踢啤酒罐的野貓都多。好吧,那就等孩子出生唄。結果,為了搶男人,她和一個姑娘打架,被姑娘叫來的兩個男人打敗了。安?艾弗森去了弗吉尼亞的漢普頓,那裏是她的娘家。一路上怨恨著那個男人:那個和她戀愛造就了肚裏這孩子,然後又拋棄她的男人。
在漢普頓,她情緒寧定了下來。她決定生下這個孩子。女人遲早都要過這一關的,何況,周圍七嘴八舌地建議說,“生個男孩子,你會有所依靠。”她甚至早早決定了男孩兒的名字:“如果是男孩兒,就叫伊澤爾(EZAIL)好了。”
可是,1975年6月7日那天,當她的第一個男孩兒出生時,她卻改了主意。她想起了那個混蛋——這時他本該在床邊抱起孩子做慈父嘴臉的。算了吧,那時他也隻有15歲,胡須都來不及長硬,在哈特福德念中學。可是,他畢竟是孩子的父親。伊澤爾,留給孩子做中名。這個孩子的姓氏隨了母親——艾弗森。而名字,隨了父親——阿倫。
阿倫?艾弗森,1975年6月7日,出生於弗吉尼亞州漢普頓。安?艾弗森後來說:“我發現他的手臂非常長。我想他能當個籃球手。”孩子的昵稱用了兩個舅舅的名字:布巴紮克。
那個給了阿倫名字和生命的家夥,也就是那個有爹名沒爹樣的二愣子,名叫阿倫?布魯頓。這廝始終沒去漢普頓看自己的孩子和女人。知道安?艾弗森懷孕後,他就跟所有闖了禍不知道如何收場的毛頭小子一樣,完全負不起責任;——或者,不想負責任。很多年後,他接受采訪時,蹦出來的理由顯示他完全不算個爺們兒:“我也想去看他們,可是我也隻有15歲嘛。”
安迅速做了她人生的重大抉擇。她沒有像其他貧民窟女人一樣,生個孩子當貓狗一樣棄之不理,恍若無事地接著過日子。她轉移了人生重點,迅速完成了從一個好動少女到一個負責母親的轉變。阿倫?布魯頓?既然這個可憐蟲負不起責任也不想負責任,那就再見了。
漢普頓這個布滿暴力、毒品,而且還害死自己母親的城市,讓安?艾弗森深感厭倦。一個單身母親,帶著孩子在這個腐爛的沼澤裏成長,顯然是樁艱難的事。幸而,不久她遇到了新男朋友邁克爾?弗裏曼,一個至少可以依靠的男人。
這是阿倫?艾弗森的新父親——雖然小艾弗森,很長時間,都不願叫這個不愛笑的弗裏曼做爸爸。
他們所住的地方,是漢普頓行政下的獨立市——新港,這是個盛產運動員、流行鬥狗的市井之區。新父親也沒有完全擔負起一個父親的責任。如果你剖開阿倫?艾弗森的腦袋,提取他的童年記憶,會發現幾個街區之外的槍聲,角落裏毒販小聲交流、打鬥、謾罵,未成年人隱瞞年齡買來的酒瓶,停電、停水,空蕩蕩的廚房,下雨天泥濘的地板。安?艾弗森和弗裏曼抓緊一切時間吵架,互相推搡謾罵,發泄對生活的不滿,剩下的時間就各自出外謀生填飽肚子。弗裏曼假裝內行地去販毒,做賊心虛地躲避警察。而安?艾弗森去打字、洗衣服、修電路、當司機,忙裏偷閑還生了兩個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