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少年時光:從弗吉尼亞到喬治城(10)(1 / 1)

“很多東西稍縱即逝。”多年後,他說,“我懂得了任何時候都要相信自己,和命運抗爭。”

6 “我不想再做窮人了。”

1991年,阿倫?艾弗森的第二個妹妹莉莎出生。而他們的爸爸弗裏曼如此慶祝自己二女兒的問世:因為攜帶過量毒品,他被捕了。在法庭上,他說:“我沒有名車,沒有鑽戒,沒有奢侈品。我隻想還債,支撐家庭。”但是,抱歉,法庭不那麼講情麵。何況,自打1988年一次交通意外被解雇後,弗裏曼偷雞

摸狗的事情實在太多,終於有機會把他關進監獄清淨了。法官毫不猶豫,判了22個月,後來又因為其違反假釋條例,加了一倍刑期。

那時艾弗森剛上高中,家庭大廈忽傾,阿倫?艾弗森幾乎痛恨弗裏曼——尤其當他看到母親必須加緊工作,來照管那獄中男人的兩個女兒。然而,時光流逝,他逐漸明白了。這個父親,名義上的父親,並不想為非作歹。他沒有本事搶劫,也不想傷害別人。他雖然攜毒卻並沒狠沾那玩意。他也不想過那樣的日子,他僅僅想使家庭生活下去。

生活永遠不可能廉價。陪審團和法官不會探入到每個家庭來探問他們的生活。

就在父親入獄之前一年,阿倫?艾弗森失掉了他最好的朋友。托尼?克拉克,當年22歲。在球場上被艾弗森修理後,托尼沒像其他孩子那樣氣急敗壞,而是心悅誠服地鼓勵他:“你能成為一個了不起的家夥!”艾弗森曾經喜歡遊蕩、逃學或者和小兄弟們在街上晃來晃去,而麵前總會很不巧地出現他麵色鐵青的老媽,把他揪回學校。而那都是托尼告的密。艾弗森15歲時,一場械鬥送走了他的八個好朋友,包括托尼在內。

當然,沒人去在意僻遠街區孩子們的死亡。屍體被送走後,汙水會洗清血跡。孩子們生生不息地蓬勃生長,毒品和槍彈永遠不會缺少。阿倫?艾弗森的耳邊沒有人再嘮叨。他的朋友們,那些拍打他、鼓勵他、拿他開玩笑、和他一起走街串巷的孩子們躺進了墳墓。大規模突如其來的死亡使他膽寒。

沒有人——他自己也不能——確定是什麼時候,他徹底下定決心。但至少,那次械鬥之後,他對母親說:“媽媽,我不想做窮人了。”

他的身體裏依然藏著他街區的精神。最樸素最直接的為人哲學:弱肉強食、獨立、自信、奮鬥。但是,他想走出這片街。就像森林教會了獵人在森林中生存的智慧,而獵人依此走出森林一樣。生身父親的背叛、繼父的不幸、母親的痛苦、妹妹們的窮困、兄弟們的死亡、17歲那年的入獄,以及無時無刻提醒著他生活陰暗麵的汙水和黴牆。他想走出去。

那是90年代初。NBA經曆過70年代末的低迷,迎來了80年代黑白雙煞拉裏?伯德與魔術師營造的繁榮,正在邁入黃金時代。1992年,夢之隊在巴塞羅那奧運會橫掃千軍奪下冠軍,使80年代末“美國籃球已失去權柄”的錯覺消失了。邁克爾?喬丹正代表著NBA,朝一個神話般的不朽地位攀升。他代表的遠不隻是籃球競技的極限,而且是一個黑人的神話,遠遠超出體育。一個紐約布魯克林的窮小子,可以依靠自己的才華、奮鬥和優美技藝,成為一個體育聯盟的王者,成為一個體育品牌的王者,成為一個代表時代趣味的人物,擁有享之不盡的金錢和全世界的關注,成為另一個層次上的世界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