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夢想無比樸素而切近。橄欖球的故事到他高中時就結束。他要做的是走出街區、貧窮和罪惡,朝富有與安全——對他來說,這兩者是一體的——攀登。沒有虛飾或造作。他也已經無所謂周遭的理解或肯定。沉默不語的以自己的方式奮鬥下去,即是如此。
他走出了弗吉尼亞,走出了貧民窟。而他的籃球生涯,就此真正開始。
7. 喬治城的約翰?湯普森
37歲之前的每個夏天,紐約曆史上最偉大的中鋒之一帕特裏克?尤因都會回去喬治城大學,獨自推開訓練館的大門,換訓練服,戴護膝和護腕,和兒子小帕特裏克聊天,然後開始熱身。與1981年,他初來時唯一的區別,是他不再會因為找不到更衣室,而用帶牙買加腔的英文去問路了。
他和這個球館的緣分本已該盡,1985年夏天他成為NBA選秀大會狀元,然後去到紐約這個世界上最為聲色犬馬的城市,成為籃球世界最大聖地麥迪遜花園的主人。可是,他每到夏季都逃回喬治城,然後孜孜不倦地致力於提高技巧。回到喬治城,他像一個大一新生,與每個人擊掌,然後獨自重複那些紐約人已熟極生膩的動作。
而使他熱衷於這一切的人,是叉手在一旁觀看的老師,喬治城王牌教練約翰?湯普森。
按照湯普森的說法:“帕特裏克在給所有關注他的人做示範,就像在用行動表示:喏,他就是這麼幹的,他就是這麼努力的,他就是這麼成功的。”
“這就是喬治城大學球員們理應學習的。”
喬治城的孩子們醉心於尤因推開門的一瞬間。他,1982年大一時就帶著喬治城和北卡的詹姆斯?沃西與邁克爾?喬丹會戰NCAA決賽,最後一分惜敗的巨人;1984年84比75擊倒大夢及其休斯頓大學的戰神,會重新回到他輝煌開始的地方。1988年,剛入學的阿朗佐?莫寧成為尤因的影子。他們在夏季訓練時相遇。一個天生著煞神般的鋼筋鐵骨,演羅馬角鬥士不用化妝,一個年僅26歲就長得像隻百年猩猩怪,比1789年建立的母校還老。訓練中硬碰硬來了幾下,彼此發出了幾聲怒吼,莫寧被撞倒,旁觀的大學生誤以為自己在看泰坦巨神們打架。在他們建立友情的那天末尾,他們幾乎吵了起來。一個比另一個更大聲,訓練館裏雷聲陣陣。但是,第二天,一切又恢複如初。他們訓練,喝水,聊天,在走廊裏像巨人一樣發出轟然的笑聲。夏季的喬治城餐桌上,這兩條大漢時常出現電閃雷鳴的語聲:“老子宰了你!”“我拿管獵槍殺了你!”
“他們老那樣。”喬治城的孩子們心有餘悸地說。“有時候,他們滿懷仇恨地盯著對手,好像馬上要把餐盤扔到對方臉上去。”而湯普森教練在鄰座聽著,行若無事,指揮其他探頭探腦的學生繼續吃飯。尤因、莫寧,以及介於他們年齡之間的穆托姆博,構成了喬治城大學籃球的脊梁。你可以把他們三個人打球的錄像在校園大屏幕反複播放,來傳播學校的精神——當然,可能會嚇壞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