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狀元·新秀季·世界的偏見(1)(2 / 2)

而他最大的籌碼是:他一直擔當著控球後衛。他的一對一技巧、遊走和個人能力同樣出眾,但卻比艾弗森更接近一個“純粹”的控衛。人們紛紛談論說,艾弗森在喬治城大學的角色,更接近一個攻擊手,一柄利刃,但卻不是一個組織者和指揮官。圍繞著他的爭議,無論是阿肯色大學還是亞利桑那大學,都在批評艾弗森的“以一對五”,批評他快到與全隊脫離的節奏。

何況,他183公分的身高還摻雜了水分。

球員們在加入NBA前,會有詳細的體測,包括穿鞋身高和赤腳身高:就在這兩者之間,相隔一雙鞋底的厚度,可以產生許多變化。譬如,巴克利究竟是193公分、195公分還是198公分,永遠爭論不休;2004年,伊哥達拉特意穿了一雙薄底鞋,以便讓自己不要高到6尺7寸(201公分);加內特穿鞋身高足有216公分,而在NBA花名冊上,他的身高數字永遠是初入NBA時的211公分,因為他不想太高而去打中鋒;而像本?戈登這樣實際隻有185公分左右的家夥,虛報到191公分也許僅僅為了顯得他比較像得分後衛;勒布朗?詹姆斯曾經有一段時間一直把自己報成198公分,即便他已長到了203公分——以便與他的偶像,那位偉大的23號致敬。

對於NBA來說,6英尺即183公分,是一個分水嶺,是NBA球員與正常人生死一線的斷點。1994年夏天,傑羅姆?威廉姆斯第一次看到阿倫?艾弗森時印象深刻:“這人178公分高,150磅重,然後他在一個巨人頭頂扣籃……”根據芝加哥人“一雙球鞋增高一又四分之三英寸(4.4厘米)”來計算,我們可以得知,艾弗森其實不過180公分,也許還沒那麼高。這意味著,阿倫?艾弗森在他的房間裏赤腳踩著地板,她的女兒蒂奧拉所看到的父親和美國街頭尋常的一個黑人並沒有兩樣:178公分,或者179公分,正在平靜地為她梳理小辮子——一點都不像NBA那些比正常人高一頭的巨人。

1996年5月,阿倫?艾弗森的處境就是如此。多年之後,人們會恍然意識到,那是一屆多麼偉大的新秀,而他處身於這群新秀的最高點。選秀大會之前,所有人都在議論紛紛,而他是焦點與中心:

上一個後衛狀元是1979年入行的“魔術師”約翰遜。阿倫?艾弗森,會成為又一個後衛狀元嗎?

1996年,由於多倫多猛龍與溫哥華灰熊兩支新軍加入NBA,榜眼和探花選秀簽落到了他們手中。而狀元簽則交給了費城76人。他們有權利在所有的美女中選一個做妻子,可是,隻有一次機會。你隻有一次機會下賭注——於是,費城76人的管理層,成了最幸福和最煩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