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為什麼不從小事做起(3)(1 / 3)

公司董事長洛克菲勒知道這件事後說:“竟有職員如此努力宣揚公司的聲譽,我要見見他。”於是邀請阿基勃特共進晚餐。

後來,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長。在簽名的時候署上“每桶4美元的標準石油”,這算不算小事?

嚴格說來,這件小事還不在阿基勃特的工作範圍之內。但阿基勃特做了,並堅持把這件小事做到了極致。那些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人才華、能力在他之上,可是最後,隻有他成了董事長。

還有一些人因為事小而不願去做,或抱有一種輕視的態度。有這麼一個故事,據說,在開學第一天,蘇格拉底對他的學生們說:“今天咱們隻做一件事,每個人盡量把胳臂往前甩,然後再往後甩。”說著,他做了一遍示範。

“從今天開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嗎?”學生們都笑了,這麼簡單的事,誰做不到?可是一年之後,蘇格拉底再問的時候,全班卻隻有一個學生堅持下來。這個人就是後來的大哲學家柏拉圖。

會做事的人把小事做成大事;不會做事的人把大事做成小事乃至化為烏有。真要把小事做成大事並不那麼容易,因為任何大事都是具體操作和長遠眼光完美結合的產物。英語中有句格言叫:“Think big,do small”。意思是“心中想大事,手裏做小事”,形象地說明了小事和大事的辯證關係。會做事的人,必須具備以下三個做事特點:一是願意從小事做起,知道做小事是成大事的必經之路;二是胸中要有目標,知道把所做的小事積累起來最終的結果是什麼;三是要有一種精神,能夠為了將來的目標自始至終把小事做好。

然而現在有很多人,心中倒是整天想著大事,但對工作中的小事卻從來提不起興趣,甚至將整天埋頭於小事之中,當成一種很丟臉麵的事,殊不知,正是這樣的想法讓他們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在實現自己人生大目標的路上停滯不前。對於有這種傾向的人,我們有三點建議:

1.重視工作中的小事。世事皆無小事,事事都是工作,隻要是對工作有利的事,無論多小,或者多麼微不足道,都值得我們重視。

2.工作之中無小事。密切關注自己的工作流程,不要放過任何一個可以改良和補救工作結果的小細節。

3.小事不是小人物的事。差距往往從細節開始,造成不同結果的,通常是那些很容易被忽略的小事。

■ 職場行走指南

【五句話讓你在職場更成熟】

1.“我馬上處理”表現出上司傳喚時責無旁貸;2.“某某的主意真不錯”,表現出團隊精神;3.“這個報告沒有你不行啦!”,說服同事幫忙;4.“讓我再認真地想一想好嗎?”,巧妙回避不想立刻回答的事;5.“我很想知道你對某件事的看法”,這是恰如其分的討好。

小事之中潛藏機會

生活中,我們常聽見有人埋怨自己缺少成功的機會,卻很少聽見有人埋怨自己無事可做。有位哲人曾經說過:“有事情發生,便有機會存在。”每一件事情的發生都潛藏著機會,隻是失敗者孤注一擲於每一件大事,成功者卻不輕易放過每一件小事。事實上,要想比別人更優秀,更能抓住機會,從每一件小事上下工夫才最聰明。

日本獅王公司的員工加藤信三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有一次,加藤信三為了趕去上班,刷牙時急急忙忙,沒想到牙齦出血。他為此大為惱火,上班的路上仍是非常氣憤。快到公司時,他突然想到:是不是這種事情在別人身上也發生過?這和牙刷本身是不是有某種關係?想到這裏,他對自己說:“這種事情一定可以得到解決,而且這裏麵一定存在著商機。他到公司後向幾個同事提及此事,大家都有同感,於是便相約一同解決刷牙容易傷及牙齦的問題。

他們想了不少解決刷牙造成牙齦出血的辦法,如把牙刷毛改為柔軟的狸毛;刷牙前先用熱水把牙刷泡軟;多用些牙膏;放慢刷牙速度等等,但效果均不太理想,後來他們進一步仔細檢查牙刷毛,在放大鏡底下,發現刷毛頂端並不是尖的,而是四方的。加藤想:“把它改成圓的不就行了!”於是他們著手改進牙刷。

經過實驗取得成效後,加藤正式向公司提出了改變牙刷毛形狀的建議,公司領導看後,也覺得這是一個特別好的建議,欣然把全部牙刷毛的頂端改成了圓形。改進後的獅王牌牙刷銷售直線上升,占到了全國同類產品的40%左右,加藤也由普通職員晉升為科長,十幾年後,他便成為公司的董事長。

牙刷不好用,在我們看來無疑是一件司空見慣的小事,所以很少有人想辦法去解決這個問題,機遇也就從身邊溜走了。而加藤信三則不然,他不僅沒有忽視這種小事,而且從這件小事中找到了機會,從而使自己和所在的公司都取得了成功。